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8-07-14 02:05蓝雪娇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效率数学课堂

蓝雪娇

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新,改变传统被动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大力地提倡构建具备“探究、合作、自主”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将小组的合作学习引入小学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探索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组织学生在共同学习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课堂集体教学中,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容易分心走神。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广泛参与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均可以自由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学习中,彼此信息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互相激发,学习结果的互相评价,过程的互相合作,情感的互相感染等,进而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促使学习内容真正的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在自由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可以更好的强化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而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处于开放下的各个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思维碰撞过程,各个学生之间全面的、片面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看法和认识相互碰撞到一起,最后激荡出很多的意见。以学生个人独立学习为基础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又依赖了集体的智慧和老师的引导,这样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在一种轻松的方式下得到提高,获得满意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在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实现形式上进行合理的安排,确定课程是否适合進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等进行合理搭配,优化小组组合,实现组内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并有明确的分工,让小组的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座位要尽量以相邻或者面对面的较好,通过这种形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讨论。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本人在进行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学生对圆的周长,半径进行测量,由学生自行选组长,负责测量的同学进行测量,并安排不同的同学负责验证记录数据是否正确,安排专人记录圆的周长、半径,安排其他组员利用各种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最后一起根据公式和测量结果,求证圆周率的测算方法,通过小组成员各自完成分内的工作,提高课堂效率,缩短教师授课时间,丰富教学方式。

3.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提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重要的策略。要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完成预定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高学生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先进行独立性的思考,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见解才能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实现畅所欲言。

4.合理把握课程进度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本人采用的方法是:提前布置学生分组记录指定路段的车流量并归纳出车流量的高峰期,通过亲自记录实践了解统计的原理和实际用途,进而在课堂开放性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牢固树立数学思维。

5.突出师生互动。教师应在合适的时候引入小组的合作学习,并根据课堂内容把握合作小组的进度和时间。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选取合适的部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时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准备时间。与此同时,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感受学生的学习过程,体会学生的疑惑,接纳学生的想法,分享学生的喜悦等等,并为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准备。

总之,合作是促进学习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储量,让每个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时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习丰富的知识,培养集体意识,也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

责任编辑徐国坚

猜你喜欢
效率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