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彰显“思维生长”的活力

2018-07-14 10:22钟利娜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数学教学思维

钟利娜

摘 要:课堂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方法交流、经验分享,彰显学生思维生长活力。结合教学实际从“难”处一点、“错”处一拨、“深”处一启等方面阐述“有效一问”的价值。

关键词:有效提问;数学教学;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提问正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所以课堂有效提问的发力,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方法交流、经验分享,彰显学生思维生长活力,使课堂呈现缤纷色彩。

一、适时提问,提升提问时效

在教学中,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最好。而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提问能入耳入脑。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创设、睿于引发。

1.问在“难”处

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难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采用铺垫性、辅助性提问,降低难点坡度,这样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如:问题“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全部的又100个,第二天加工了余下的,还剩500个,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此复合问题,学生冥思苦想,无法拆分。这时教师点拨:“能找到500个的对应分率吗?”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从“还剩500个”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这样很快将这道题解决了。这个拨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又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2.问在“错”处

“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失误。在学生思维产生“错误”时,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引起学生反思,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思维规律、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完整数加减小数后,做8-(4+1.4)等于多少时。有学生得出4+1.4;也有学生先计算4+1.4得5.4,再从被减数8中减去5.4,结果得3.4。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这时要追问错因:如果要使答案是4+1.4或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纷纷讨论。这样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避免再次犯错。错因来自学生,又由学生亲历解决,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在“深”处

学生受阅历水平限制,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向纵深拓展。如:复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时,得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将这三个公式整合为一个公式?“V=Sh”适用于圆锥体体积计算吗?为什么?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白:“底面积×高”这种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所有横截面相等的形体体积计算。如此一问,既总结了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又将学生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层面。

二、巧妙提问,提升提问实效

1.注意问题结构,提升提问实效

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迁移提问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已有的“割补法”策略,设计几个迁移式问题:(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提问实效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克服的带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能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探索。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提供圆形物体或图片,学生观察后提问:“(1)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2)轴应安装在什么位置?(3)怎样找它的圆心?”这样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3.优化提问方式,提升提问实效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提问艺术,并不断优化提问方式。如:挑逗式提问(这种问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挑逗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挑拨式提问(指教师鼓动学生,激发学生灵感,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热情地投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伏笔式提问(常见于课的结尾,能铺路搭桥,暗示出事物途径和方向,为后面学习新内容留下伏笔)等。但要注意,提问实效要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尽可能达到“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

4.善于引导学生,提升提问实效

问题提得好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回答。教学中常会遇到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收到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1)铺路架桥。对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难度太大的问题,要适时“架梯”,即细化问题。(2)引向、指津。当学生回答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时,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有效一问”具有“场力”作用,它把学生的思维阀门打开,有效思考随着主动发生。在“场效应”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过滤、整合信息,使问题成为学生思维活力的源泉。問得适时,问得巧妙,能触动学生带着灵性去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与价值,促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生态的孕育过程。

参考文献:

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数学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