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7-21 09:35张芳花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渗透数学教学德育

张芳花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99—0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定也承担这一重任。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

一、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过程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教学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也可以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

例如,教學“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即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历史资料,进行爱国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要求学生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让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鼓励他们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笔者趁机对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史及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三、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笔者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

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一课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实践证明,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实际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渗透数学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