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8-07-21 09:35黄玉梅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能力数学教学初中

黄玉梅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09—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提问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决存在的疑惑,总结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能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非常有益。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课前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预习的课程完全学懂,而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检查。例如,在预习“有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于减去一个负数总是会出现错误,不是忘了变号就是记错了规则,此时学生就会发出疑问:“怎样才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从而成为学生课堂听课的动力源泉。

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学习的自信。最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并主动向教师或者同学求教。

比如,在教学“圆”一课内容时,教师先给一些大小不一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且分析圆的定义以及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一节课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开头提问,先给学生提出与圆相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圆有几个圆心、几条直径?最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提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問,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高效复习,为学生提出更有见解性的问题奠定基础

复习是考试前的学习环节,是知识的整体的综合和归纳,对于数学就是题型的总结和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按照章节的布局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提出更具有深度的见解。

如,在复习“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和总结,将相交线和平行线作为两部分进行分类总结,并构建二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网络的思维导图。此外,学生在复习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时,就可以整合“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等内容进行专题性的复习,从中发现彼此之间的交集,提升学生的思维总结能力。

四、学生提问,及时给予恰当评价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还是处于比较腼腆的状态,在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当学生问题提得好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语,多给一些好的评价,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多多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想时,或者是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没有深度时,教师也不应该敷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既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鼓励学生的态度。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疑问。当班级中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评价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是为了让其他学生也能积极主动提问。在想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恰当评价,这也是教师支持鼓励学生提问题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目标。这种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要仅仅限制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而应该拓宽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仅限于学科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整个学习环节中都应贯穿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能力数学教学初中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策略
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