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018-07-21 12:15廖昌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限制因素培养途径高中数学

廖昌干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变与提升。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科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向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教学,学生理解也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高中数学 发散思维能力 限制因素 培养途径

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专业能力要求也随之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有着很大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还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限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国高中大部分数学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众所周知,传统数学在讲课过程中本身就比较枯燥,只是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教材以外的内容很少涉猎,学生的学习范围就被局限在教材的内容上,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限制。还有就是大部分教师在讲习题的过程中,只用一种方法进行习题的讲解,学生通过这种思维的学习之后,会被禁锢在这一种方法中,难以跳出来,久而久之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1]

例如:解不等式3<|2x-3|<5.

分析:一般教师通常都会采取一种解题方式即将原不等式等价为不等式组①2x-3>3或者2x-3<-3.②2x-3>-5或者2x-3<5.由①得x>3或者x<0,由②得-1

但是这种题还有一种解题方式就是设2x-3=y,将不等式转化再求解。有些教师会觉得使用多种解题方式会浪费时间,并且本着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式,因此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既定的模式下,而且还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

2.学生对数学的偏见

高中数学在高中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算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枯燥、难以理解的特性,更是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偏见,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以理解,就直接放弃了,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由于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办法顾及到班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会感觉到被教师忽略,从而产生自暴自弃、厌学的心理,对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偏见。[3]

3.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

由于部分学校的教学资金有限,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材地准备上有所不足。以高中数学教材为例,首先,大部分的高中数学教材都难以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有的教材已经沿用了许多年,其中大部分知识已经与现实脱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知识难以理解。其次,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上的拓展内容太少,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只能了解到课本上片面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有所限制。最后,大部分高中数学教材都是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更加深入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育的内容,这也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因素。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

1.打破学生思维定式,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高中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自身的思维定式,并且要求学生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根据题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内容时,主要讲解的是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在四个象限中分布的特点等。由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具备相关的三角函数图像知识的基础,因此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图像变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复杂、困难的图像变换上,学生依旧采取简单的变换方式,导致图形变化增加了难度,学生解题效率低下,并且错误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时,针对图形的变换提出新的解题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增加解题方式的多样性,打破学生既定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初步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形式,促进数学思维开展

高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数学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顺利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实与知识結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理。例如在学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材上的内容太过于书面化,学生难以理解,并且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举例:今天下雨了,小明的头发湿了,那么由下雨了可以推断出小明的头发会湿,由此可见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但是小明的头发湿了并不一定是因为下雨了,有可能是小明刚洗完头,所以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将生活化的因素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高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我国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而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主要存在教学思维受到限制以及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和偏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以多种形式解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优化教学形式,促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学活动的开展,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5):19.

[2]张志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理化,2015(08):12.

[3]吴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24):14-16.

猜你喜欢
限制因素培养途径高中数学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谈榆树市发展大豆产业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