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楠优树子代幼林主要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2018-07-30 09:18周振琪徐永宏傅国林范建忠许善勤吕江波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树树高刨花

周振琪,徐永宏,傅国林,范建忠,许善勤,吕江波

(1.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林场,浙江 建德 311612;2.浙江省建德市建德林场,浙江 建德 311604;3.浙江省建德市林业行政执法大队,浙江 建德 311600)

我国南方林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主要造林树种以杉、松为主,该时期营造的林分大部分现已进入采伐期,在这些林地上更新营造何种树种,才能不降低林地生产力是近时期林业的重点之一。浙江省将珍贵和乡土阔叶树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更新造林的重点树种,“十三五”期间提出营造珍贵树种1亿株的计划和目标,并开展这些重点树种的的遗传改良、育苗造林和培育等技术研究。由于以前对优质珍贵阔叶树种在遗传改良、育苗造林等技术的研究相对薄弱,某些方面已滞后于生产,及时进行这类树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

刨花楠(MachiluspauhoiKanehira)属开展研究的珍贵树种之一,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树种,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是家具、胶合板、建筑、细木工具的优良用材。同时其树形优美,分枝均匀,叶长卵形,新叶为红色,常绿,又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1],近年来将刨花楠还开发为香粉用树种[2]。对刨花楠在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开花结实习性、种子贮藏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容器苗培育技术、混交林营造技术、采种母树林营建等方面已有了研究[3-10],而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11]。本文对刨花楠天然林中优树子代幼林主要生长性状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树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选择出优良的家系进行推广。

1 试验点概况

造林地点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建德林场泷江林区(119°11′E,29°20′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16.9 ℃,年降水量1 500.0 mm,日照时间1 940 h,年均相对湿度80%,海拔高度150 m。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010年7月中旬,在浙江建德市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刨花楠母树林中进行了优树选择,选择优树22株,并进行优树种子采集,同年7月在浙江建德市容器育苗基地大棚中进行了容器育苗,2011年春天将半年生幼苗移至开放式连体大棚中进行苗木试验[11]。2012年春在建德市建德林场泷江林区1林班28小班进行造林试验。

2.2 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为22株优树子代苗木(1.5年生容器苗,苗木高为50.0 cm左右,基径为0.45 cm左右),另加1个母树林混种苗作为对照,造林试验采用4株单行小区,重复10次,随机区组设计,造林株行距为2 m×2 m,块状整地,挖大穴(40 cm×40 cm×30 cm),造林地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为红壤,土层厚60 cm以上,立地条件中等,坡向西北,坡度25°左右。造林后每年抚育2次,直到林分开始郁闭。

2017年11月对优树子代试验林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每木调查,测定性状为树高和胸径。统计分析均以小区平均数为单位,计算采用DP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造林后 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差异

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差异见表1。2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在重复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虽然优树来自同一片天然母树林,但母树林为异龄林,导致所选优树子代的主要生长性状有极显著差异,另外,虽然坡向、坡度相同,但坡位不同导致重复间差异也达显著程度。这表明不同立地对刨花楠的生长有明显影响,这与先前造林试验的研究结果相近[9]。

表1 刨花楠优树子代(造林6 a)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为0.05显著,**为0.01显著。

3.2 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树高和胸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树种各性状遗传力的高低,能反映其遗传特性,它是制定遗传改良策略和方法的前提,不同的树种有其自身的遗传规律和遗传特性。造林后6年生时刨花楠优树子代树高和胸径2个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值如表2。2个生长性状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82.94%和78.81%),其变异系数分别为8.76%和9.87%,为中等变异程度,树高的最高与最低相差有19.5%,而胸径的最高与最低相差则有21.6%。造林后6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平均值为4.15 m和4.56 cm。可见对刨花楠进行遗传改良是可行的。当然这只是幼林期试验结果,对刨花楠的遗传改良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观测和分析。

表2 刨花楠优树子代(造林6 a)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值

3.3 刨花楠优树子代幼林期优良家系初选

刨花楠优树子代幼林期优良家系初选以树高和胸径2个主要生长性状为依据,采用独立选择法进行,选择出5个在幼林期速生家系(如表3),造林后6年生时其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4.51 m和4.83 cm,比试验对照(母树林混种的树高和胸径分别为3.95 m和4.14 cm)分别高出14.18%和16.67%。

表3 5个速生刨花楠家系及对照生长性状值

4 结论与讨论

(1)造林后6年生刨花楠优树子代树高、胸径2个主要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重复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2个主要生长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和胸径分别为82.94%和78.81%)和中等的变异(树高和胸径分别为8.76%和9.87%),表明对刨花楠进行遗传改良是可行的,但树高和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与苗期相比有所降低[11],这可能与苗期重复间差异较小有关。同时,立地对刨楠的生长有明显影响,造林时应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中、下坡。

(2)根据刨花楠树高和胸径2个主要生长性状,初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其造林后6年生时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4.51 m和4.83 cm,分别大于母树林混种的树高和胸径14.18%和16.67%。其初选出的5个家系与苗期时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相近[11],这也反映出其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猜你喜欢
优树树高刨花
不同竹刨花形态对竹质定向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
我国用材林优树选择技术研究进展
枫香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
刨花润楠丰产栽培技术
刍议如何加强刨花润楠栽培的管理
刨花楠与桉树混交造林的生长效应研究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铁冬青园林应用优树标准和优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