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的矫治策略

2018-07-31 09:19袁雪丁福兴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矫治自然教育潜能

袁雪 丁福兴

摘 要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着对儿童潜能过度开发的突出问题,主要归因于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和学校教育的迎合意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为破解这一教育困境提供了基础性的借鉴理据。从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出发,可从注重适时与适当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加强国家与家庭的配合等方面予以矫治。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自然教育 潜能 矫治

儿童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因而学前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但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心智发展极不成熟,故而需要家长及幼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拔苗助长或者片面强调智育,就有可能存在潜能过度开发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就存在潜力开发与儿童身心发展程度不匹配的现象,故而本文拟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来探讨对其进行矫治的问题:

1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突出问题:潜能过度开发

幼儿潜能和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也是受制于人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的,这种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转移,幼儿潜能的激励与开发必须通过儿童自身来实现,过度开发必然适得其反。[1]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儿童潜能被过度开发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

1.1 家庭教育的功利性

孩子对家长天生的信赖感和极强的敏感度使得家庭教育在学前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多数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过于功利化,因而在学前教育中经常出现以下两种问题:

1.1.1 教育目的功利

当前我国许多家长由于对升学压力和职业,秉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学前阶段便给孩子报了奥数、书法等多个兴趣班。家长在没有遵循儿童内在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施加给孩子的是他们自认为的“远虑”,而从目的就带有功利性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其实是他们难以承受的“近忧”,诸如此类家长过度的教育要求便是造成对儿童潜能过度开发的原因之一。

1.1.2 教育内容功利

学前阶段的儿童有着多方面的教育需求,家庭则是满足儿童这一需求的最佳场所,但如今多数家长偏向功效性显著的教育,多注重外在能力而忽视内在素养。在教育内容上厚此薄彼、一味追求能力的培养也是儿童潜能被过度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学校教育的迎合意识

学校教育既受制于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又要满足家长的要求和期望,学校在迎合这两者的同时造成对儿童潜能过度开发的原因大致如下:

1.2.1 业绩与效益挂钩

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学前教育制定的政策、法规,在对儿童受教育进行保障的同时也对学校有着绩效的要求,因而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所制定的学习要求首先已经没有本着从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出发的原则。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教育部门所指定的绩效标准,学校自然而然得对儿童的潜能要进行尽量多的开发。

1.2.2 期望与要求对应

学校若要获得家长的青睐以便增加学校的入园率,对家长的期望就要作出保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掌握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为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在有限的课程内使儿童学会固定学科知识以及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而对儿童而言就很可能是超出其年龄层次所能做到的。

2矫治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的理论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2.1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2.1.1 核心价值观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归结为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教育这门艺术的成功就在于必须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配合一致,使人的教育符合于自然的教育,并要利用事物的教育。[2]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

2.1.2 主要观点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能够对学前教育中潜能开发过度问题的矫治起到借鉴作用的理论如下:

第一,儿童期是“理智催眠期”,此阶段儿童所能学得的内容是有限的。在这一时期,儿童只能接受形象和感官的教育,空洞的说教式教育无法在儿童思维中形成真正的意义,儿童必须通过亲身活动与实际接触获得感官性的教育。[3]家长和老师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的教育便是尊重其天性,教他去做他能够学会的东西。

第二,卢梭所提出的“自然教育”的主张,是现代教育思想史上个人本位论的源头。[4]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使每个人成为自由、理性的人,因而儿童阶段的个人思想应当自由。教育所要做的不是功利的知识的给予,只需引导儿童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而不必帮助他去完成其能力所达不成的欲望。

第三,卢梭在儿童阶段的教育很大程度应当是“消极”的,只要遵从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卢梭看来,不干预是儿童发展的最大助力,自然给予能满足儿童的发现需求,教育者只需尊重和发展儿童自然本性,让儿童以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一切事物。

2.2 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改进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的适切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理论对国内外儿童皆适用,且卢梭的自然教育更侧重于对儿童天性的保护,对避免儿童潜力的过度开发有着现实意义。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的适切性主要表现在:

2.2.1 对儿童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大的普适性

盧梭在《爱弥尔》第二卷中写道:“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2]因而,作为家长应当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尊重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对儿童智力进行适度开发。这对国内外的儿童具有普适性,故针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亦有引导性意义。

2.2.2 与我国当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原则相适应

卢梭在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质进行论述时,强调指出教育者应当遵照这些特质,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他们进行教育。[5]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也指出,教育应当强调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因此,卢梭自然教育理论中关于身心全面发展的论述对矫治学前教育中对儿童潜能过度开发问题也具有很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3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潜能过度开发问题改进的现实路径:以儿童为本位

3.1 注重适时与适当教育

3.1.1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进行适时教育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身心都处在初级形成阶段,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当是对错的评判者,而是行为的指导者,教学方式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适时对其进行引导。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应当遵循其发展规律,对其所展现的天赋给予适时的教育帮助。

3.1.2 自由中有节制,实施适当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不能专制也不能放纵,应当在自由中予以节制。其中自由,是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将其力所能及之事付诸实践,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没有束缚。而所謂节制,则是不满足其自身能力之外的欲望。学校教育亦如是,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思想的自由,对于开放题不设标准答案,但也不能没有任何限制地认同所有答案。凡事过犹不及,因而给儿童的教育应当是适当的。

3.2 兼顾共性与个性

3.2.1 立足共性特征

不论中外,凡学校教育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故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在本阶段的共性特征。根据其智力缺乏及感性记忆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其在思想上不为恶,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习得经验。

3.2.2 尊重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会因天性的差异,因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要让孩子有开阔的视野,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儿童热衷于某件事情时,家长以及老师只需要在其需要帮助时加以引导。

3.3 加强国家与家庭的配合

3.3.1 国家拓展义务教育范畴,减轻入学压力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国家应为其立法,推进普适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除此之外,国家应当普及公办园,减轻私立幼儿园引起的竞争入学的压力。最后,学前教育应当建立独立的学前教育体系,形式不一的评判标准,很容易造成对儿童潜力的不当开发。

3.3.2 家庭尊重孩子的内心诉求,适度发展其潜能

家长在孩子的儿童期应当给予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各种行为规范。另外,儿童的优势不在于学习能力,因而家长只需发现他们的天赋并顺其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个时期内孩子没有是非观念,因而应当重视其孩子内心的诉求,以避免误导孩子过度学习,适度发展儿童的兴趣即可。

总之,通过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论中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思想,从家庭与学校、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考虑,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对儿童潜能过度开发的问题,能够找到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 段朝洁.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的偏狭与缺失[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23-25.

[2] [法]让-雅克Y屄?卢梭全集(第6卷)——爱弥儿(上):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1,95.

[3] 唐鹤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Y屟?2017(3):38-41.

[4] 王坤庆.对卢梭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2):1-5.

[5] 于凤梧.卢梭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5.

猜你喜欢
矫治自然教育潜能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