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018-08-02 03:26赵竞
理论观察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模式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

赵竞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需要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能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使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3 — 0159 — 03

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交往等均造成了一定的改变。网络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存在有利的一方面,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为了使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必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大学生行为模式和思维受网络环境的影响

(一)大学生认知能力容易受网络价值观念的影响

网络空间具有非常丰富的共享资源以及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大学生认知能力易受网络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由于具有对教育主體力量进行集成以及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优势,网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负面影响也广泛存在,网络上经常散布各种腐朽没落思想和反动言论,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欠缺政治鉴别能力,很容易受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造成其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偏离轨道,造成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的混乱,对于其未来人生的走向影响极为恶劣。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易受网络交往对象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非直接性交往取代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性交往,网络交往方式主要包括音像、图片以及文字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容易促使不同性格不同背景和拥有不同喜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由于不存在利益纠葛,大学生在与网络上结识的对象进行交往时不会有太多顾虑,能够大胆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而且很容易引发共鸣并获得交流对象的鼓励和支持,这对于大学生排解内心的烦闷以及缓解心理压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是网络对象具有非现实性,大学生与交流对象之间缺乏情感体验和真正的感性联系,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近年来,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交往对象虚拟自己的身份骗取大学生财物、感情并对其进行错误引导,致使大学生蒙受经济损失甚至误入歧途、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各种网络兼职;二是,学生醉心或者沉溺于与虚拟人物进行交流,致使其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现实直接交往时间大大减少,影响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三是,学生遇到挫折后习惯于从网络中获得安慰,久而久之易导致性格孤僻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如网络成瘾。此外,网络交往的随意性和去责任化会凸显部分人群的自然属性,使自身性格暴露在网络环境中,导致部分居心不良的人趁虚而入,大大影响网络交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对世界对社会产生敌意,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和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易受网络时空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况受所处时空环境的影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在虚拟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个性特征即为网络心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发展表现为从众性与自主性并存、创造性与批判性并存、波动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点。大学生更加崇尚自由与个性的追求,而网络环境的存在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大得到了强化,同时也使其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得到增强,但是网络环境中监督的缺失也造成大学生各种行为的随意性和放纵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可能与现实中的行为大相径庭,此即为网络的去抑制性,能够使个体内心深藏的想法和意识得到表达和显现,使内心郁闷得到排解而获取心灵上的放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无法辨别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导致认知出现混乱并造成不当行为的产生,引发严重的行为偏离和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

网络心理健康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

(一)网络使教育方式和途径得到拓宽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老师面对面咨询以及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网络的发展则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逐渐减少并使其开展难度得到降低。心理健康教育者能够通过网络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找和获取各种自身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资料,接受在线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咨询,使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答,防止问题不断积压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部分性格内向学生不愿意面对面地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而网络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二)通过网络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可获取海量信息

教师讲授和书籍阅读为传统心理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只能为群体提供知识而无法很好的满足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则可以有效连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各种资源进行整理使之形成庞大的信息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获得丰富,对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还可以将动画、影像、图片和文字相结合,使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形象。通过网络,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保持密切联系,并利用不同方法多角度地获取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三)网络使主动功能得到调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互联网具有容量大、虚拟性和新奇性、便捷性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必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应用多媒体集成技术和超文本检索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由于存在互动性、平等性、虚拟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能够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就相关心理问题展开讨论,能够实现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助,从而使心理教育的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四)通过心理动向传递使预警功能得到增强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通常闭锁自己的世界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倾诉,教师也没法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加重。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则为大学生排解内心的苦闷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和空间。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能够毫无顾虑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自己内心的苦闷释放出来,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则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掌握大学生当前的整体心理情况,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根据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化解、沟通和引导,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和完善大学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

三、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使其优勢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需要积极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合力作用的影响

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其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大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提升、同时开发心理潜能,从而使大学生的个性以及整体素质获得提高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进行面对面交流,方便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抑郁症、强迫症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使其心理问题不断弱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时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以及发展特点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相结合,使两种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更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果〔2〕。

素质教育不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教育相结合既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和感知学生的气质类型、能力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引导以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3〕。

(二)推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

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但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同时还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立,使之成为吸引大学生目光和注意力的重要媒介,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网络心理测试和网上活动,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丰富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三是,推动网络心理咨询模式的开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进行心理问题咨询的人员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此种咨询模式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优势明显。四是,推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展,方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推动自身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4〕。

(三)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扎实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使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丰富生动地形式得到大学生的关注。建立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经常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学术以及业务方面的交流,使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得到丰富和完善,同时通过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四)提升学生网络认知水平

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主体,因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网络认知能力。有效辨别网络中的信息真伪、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完善和重塑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大学生人群的日常学习、交往和生活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并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多途径、多形式、高效地开展,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以及群体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113-116.

〔2〕陆建兰,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69-71.

〔3〕刘小青,蒋常香,毛莉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及其研究对鞋〔J〕.职教论坛,2012,(29):50-52.

〔4〕郭英君,舒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内江科技,2012,(10):107-108.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新模式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