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的能力导向教学探讨

2018-08-06 06:34公彦德占济舟南京审计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物流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向物流专业

徐 宁,公彦德,占济舟 (南京审计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XU Ning,GONG Yande,ZHAN Jizhou (Business College,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 211815,China)

0 引 言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更高期待,不但要求我国成为教育大国,也期待成为教育强国。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并且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历年来,全国高校持续开展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以及接受社会监督等方式探索教育适应现代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教育部采取本科教学评估、专业认证等手段保证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各重点高校陆续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通过接受社会监督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工程”[1-13]。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传统培养理论主要涉及物商分流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和物流冰山理论,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也具有相应的建设要求,即流程规划能力培养、供应链战略分析能力、业务信息化能力。我国高校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归类主要分布在管理大类、工学大类和信息大类当中,开设的学科也有所侧重。管理学科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开设项目管理、国际营销、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等课程,培养人才侧重业务和流程管理;工学大类下的物流专业则相对侧重自动化、系统工程、设施规划等课程;信息类学科下则侧重物流与信息技术结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仿真。

1 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能力导向型人才培养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的分工与融合趋势越发明显,分工趋势主要指在业务类型上和物流需求类型上日益细化,物流产业的专业性进一步加强,并且表现出业务类型的独特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部分行业如冷链物流管理、危险品物流等对具备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物流管理的高等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网络如图1所示:

能力导向型人才培养对高校来讲也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需要,在相对有限的基础教育水平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会有效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网络中起到至关重要一环。

2 能力导向型教学建设

高等院校物流管专业推进能力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遵循教学建设的规律,融合学生基础、高校管理和资源的综合运用。从层次上讲,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层面教学依然以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为主,教学方式与之对应的为讲授和课程考核。基础层次教学需要拓宽学生来自基础教育的知识储量,为深层次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专业层次逐步开始关注学生实践培养和专业的理论思辨,关于物流系统、配送管理、仓促设备设施的直观实践知识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室中获得,专业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面对的业务以及背后的运作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其中包括物流中心系统、配送运作、存储、盘点以及企业采购方面的基本业务;另一方面理论思考配合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作物流系统和调配资源的能力,将所学知识逐步向能力提升方向引导;相应的,考核方式在专业层次阶段也逐步由课程知识点考核转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综合体现在实践锻炼或物流系统仿真阶段。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导向型人才培养的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

图1 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网络图

图2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导向型人才培养的层次模型

能力层次的培养需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竞赛以及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在物流业务管理的能力层面关注企业发展和学术理论的前沿变化。能力导向型的人才培养需要专家型教师辅导学习者完成由仓储配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进而将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加入学习者的项目式学习当中,设计并完成由微观到宏观战略层面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

3 教学改革与实施的探讨

教学方式的提升与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对知识能力综合性运用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当中综合运用竞赛、项目等以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潜力是当前教学改革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管理学、经济学、数学、语言和运筹规划等方面的高度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一方面专业课程链较长,同时又具有较强实践性,产学研的合作在当前发展中显得势在必行,特别是其中校企间联合培养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功底之上,从这个角度讲,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性培养方面需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进度,理论培养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互融合。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实训需要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支撑,并且要强化院校与企业合作。

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技术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资源,类似MOOC等网络资源和各高校开展的校内网络教学资源应当有机融合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当中。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学计划作出适当安排,调整考核和授课的方式,导入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学分管理。同时使教师从完全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讲授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通过整个高校内资源以及区域内跨校同专业资源对学生达到目标进行支持。

培养和提升师资水平: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专职教师的科研水平是保证专业建设活力、积蓄发展潜力的必要路径。物流管理专业面对的社会需求发展较快,经济和技术的每一次革新和发展都会投射到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变化之上。只有保持教师具有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职能才能保持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前沿紧密连接。在具体操作上,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组建研究团队,吸收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与讨论,开展高校间科研横向合作;同时定期邀请管理学相关方向专家开办讲座,推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组织参观物流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拓展师生的视野。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尚存诸多发展中的不足,与技术发展、产业演进有一定差距。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物流管理教学实践探讨了能力导向型的教学建设方案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分析了教学方法和目标层次化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与之配套了考核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管理实施方案,为我国高校物理管理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猜你喜欢
导向物流专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