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研究

2018-08-07 08:04卢倩倩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激励政策高校

卢倩倩

摘 要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是当前高校需要正视的现实。本文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加以分析,探讨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建议。高校有效实施激励政策能够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发挥出科研成果的价值。

关键词 高校 科研成果转化 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36

Research on the Incentive Poli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LU Qianqian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colleg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s a reality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ddress square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discusses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cent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centive poli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rate of conversion of colleg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Keywords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centive policy

0 前言

高校之中高層次人才数量非常多,尤其是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任务,高校科研力量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创新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现阶段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成果,其成果转化率更是非常低。只有想方设法促进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才能使高校可以跟上时代与市场的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而制定更为科学与适宜的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对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重大。

1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1.1 科研考评忽视成果转化

高校所获得的科研课题数目、经费数量以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是现阶段科研考评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至于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则不予评价,即当前科研考评较为看重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正是由于这样的科研考评制度,导致社会对于高校应当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忽视,使得高校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时更加偏向于纵向科研,而忽视了横向合作课题的研究。另外,由于科研考评机制的不够健全,一些开展应用研究以及科技开发的教师无法获得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不愿意花心思去开展深入的应用型科技研究,更无心去市场中转化科研成果,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不公

在高校教师开发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需要经历非常长的时期,而且科技研发本身也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非常多的经费,还要经过市场的各种考验。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虽然我国对于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非常支持,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教师转化科研成果。但是因为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较为忽视,不能有效落实相关制度,不利于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科研成果通常都是职务发明成果,在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收益不能得到明确的界定。在科研成果研究的过程中,高校过于强调所提供的条件以及环境,但是对于教师自身的贡献却较为忽视。因此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使得高校教师失去了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并且也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开始绕过高校私下与企业直接开展科研合作,这一问题在高校之中可谓是普遍存在的。

1.3 高校教师自身的成果转化意识不强

高校教师往往认为学术价值要较市场价值更为重要。首先,科研人员由于具备相对强的科研意识,很多教师对于上级下达科研任务、国家划拨科研经费以及上级推广科研成果这一模式早已习以为常,对于影响范围相对大、经费投入较多以及容易鉴定的一些纵向项目保持着非常高热情。不过,高校教师却不重视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不会过多地思考科研成果能不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另外,高校教师不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对于一些应用性相对强的科研项目,也只是看中了项目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技术创新性。高校教师对于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工业化的可行性却不太重视,在科研过程中也未能充分考虑科研成果转化时对应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需求等现实问题。

2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2.1 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首先,因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自身存在缺失,高校沉积的科技成果与企业需要的能适应和投入市场的技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的过程中,未能将市场价值作为立项的导向。在进行科研成果的评定过程中,也更为重视成果的学术性,却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在进行科研服务的过程中,更为看重科研的研究工作,却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导致一些和市场更为适宜的成果不易进行转化。另外,很多的科研成果不太成熟,不少的科研成果依旧需要进行多次调研和测试过程,或者需要对科技成果的“二次创新”,这样才能转变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而由于高校对于科研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则需要风险资本投入才可以完成市场化工作,对于高校来说自身的科研经费受到严重限制,而对于企业来所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可否认,很多高校整体来说应用型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研成果转化后也可能很难有较大的回报。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也未能形成有效转化机制。现阶段,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以及科研任务体系之中,均没有建立起全面且系统的激励机制,导致高校教师往往仅重视科研成果的自身学术价值,不具备为经济服务的意识。高校的科研经费大部分都用于一些基础研究之中,对于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相对非常少,导致科研成果不具备转化的基础条件。正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科研成果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真实原因是科研成果有效供给相对较少,高校的科技成果无法直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企业也无法顺畅地接收和消化高校的科技成果,由此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能进一步提升。

2.2 高校科研成果的现实需求相对较少

现阶段,高校教师所开展的各项科研工作和当地经济存在较大的脱节,很多科研成果实际需求较少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企业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需求相对较少,导致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没有充足的动力。很多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科研实力本来较高,这些企业认为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和成熟度不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高校科研成果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而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虽然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多,自身的技术实力也不强,正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需求应当较为迫切。不过,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中小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存在重视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未能制定中期以及长期的科技发展计划,对于研发资金的投入非常少。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不足,有时虽然想利用高校科研成果,但是考虑到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而且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不敢轻易尝试,由此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受到严重阻碍。

2.3 高校科研成果的供求衔接存在脱节

因为计划经济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虽然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些问题却依旧未能全面得以消除,严重地限制了高校以及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研活动。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依旧不够完善,和市场经济更为适宜的一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未能有效形成。另一方面,企业以及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重视度不高,认知度也普遍较低,导致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具备优良的环境条件。另外,由于市场的成熟度相对较低,相关措施也不配套,所以,无法确保社会资源得以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应用。由于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市场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均较差,要想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自身也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导致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很难应用到企业之中,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也无法得以有效实现。即使校企合作转化科研成果,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的利益均衡点有时也很难被发现。

3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

3.1 健全科研评价体系

对教师进行科研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要体现出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确科研考核指标体系,要重点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考评。科研成果质量指的是能够满足相关用途、达到相应需求的特征。所有的科研成果均应当达到特定需求,这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科研成果實现转化的动力所在。科研成果质量包含有先进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科技成果创新根本体现便是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创新包含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二次创新等不同层次,不同的创新层次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一差异性也正是科研成果质量差异的外在体现。因为各个层级创新对于科技创新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所以,进行考核指标以及权重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要体现出创新质量层级。特别是对于原始创新,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科研成果的成果评价制度。例如高校可以新设科技转化岗,或者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折算项目经费,或者同意取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科研人员适当放宽部分外语、计算机、社会服务等参评条件,甚至允许取得显著转化效益的科研人员破格参评。

3.2 健全科研人事制度

在国外非常多的高校和企业之间签署各种科研合同,通常包含有三种类型:企业为高校科研项目提供资金、转让科研设备以及增设企业支付薪资的教学式研究岗位。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同样需要建立相对系统且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人事制度,依照不同的科研项目的具体需求情况,让高校教师走入企业之中,为企业提供技术以及服务,确保科研成果可以得到更迅速、更高效的转化。高校应支持高校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从事科技转化活动,或者允许高校教师离岗创办企业或到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并对教师离岗的期限与待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3.3 重构利益分配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和教师之间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应当依照高校与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实际贡献大小,确保教师的贡献和效益回报基本一致,这样能够激励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意识进一步增强,也可引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可以投入更大热情以及精力,主动承担更多的科研责任,为该校科研水平提升贡献自身力量。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配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对高校和教师之间的利益分配加以明确,高校和教师所签订的科研合同之中,应当包含有科技成果转化条款,并针对高校和教师的各自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分配比例等均要详细说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高校教师的利益,才更加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创新以及发展,为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供可靠保障。高校可以明确赋予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权,直接授予研发团队科技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并且约定与高校的协商方式。

3.4 实施多元激励政策

现阶段,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些转化工作是在企业内部完成,一些转化工作是在高校之中完成。不管是高校独自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或者是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科研项目开发,要求成果转化部门必须是开放式的,应当构建开放以及流动的人才机制。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便需要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手段加以实现,依照个人的贡献多少,高校给予高校教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或者赋予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后的一定的股权或者期权,如此便可以鼓励高校教师积极转化研发成果,高校则可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问题。

4 结语

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作为科研成果完成者的高校教师而言,其发挥的作用极为关键,但是现状是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和意识不强。要想确保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必须要深入分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且针对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搭建“政、校、企”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出高校科研成果的价值,更有力地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惠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61-63.

[2] 李文涛.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2-55.

[3] 孟静.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力整合问题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3):221,223.

猜你喜欢
激励政策高校
高校学生境外交流及激励政策分析
浅析银行薪酬待遇的管理
河北省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与多维度评价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角度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