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08-08 09:29唐小强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唐小强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改革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主要表现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等方面。为了大力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也就是在这个契机点上,新型教育理念走进了农村的数学课堂。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和有趣,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研究和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高效有趣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从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程序中走了出来,认识到了教学效果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认识到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对教学质量意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资源比较缺少的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与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应急反应能力比较差,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少,所以,学生的能力肯定有所欠缺,再加上教师的认识存在误区,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以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其实真正的有效性课堂指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就数学本身的特点来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出发,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观意识非常薄弱,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学习的兴趣也不够高,所以这就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配合教师完成整节课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是“填鸭式”的教学,根本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探究知识,只有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对“秒”的认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回忆在电视上看到的“神舟号”飞船发射的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理解秒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通过感受倒计时,让学生初步感知秒的长短,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交流,讨论,最后展示讨论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向每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开放,伴随着交流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有关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按照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低年级的学生对好玩的、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同样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讲授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讲授法指的是以口头语言为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表达教师的情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往往把讲授法与“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联系起来,所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讲授法的使用大打折扣。在我来看,教学中不是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抓准时机,切合学生的实际,恰到好处地运用讲授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数学这门学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身心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合理的探究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一定要在关注学生肢体行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性学习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课堂集体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改变传统模式下只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观念,组织合理的探究性活动,不断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四、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体现教学民主原则

合作式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模式不仅能体现教学的民主原则,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合作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堂是思维高速运转的课堂,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一定与学生的思考空间有关,只有思考后才会有创新思维产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每一個人都有明确的责任,不能做东郭先生,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增强学生的自信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制,指的是通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只有清楚评价目的,才能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力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智力掌握好联系题的度和量。除此之外,练习题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好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还要注重练习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真正的有效性课堂指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目标。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