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关注儿童语言生长

2018-08-08 10:23王何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何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有56处提及“表达”,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可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儿童语言生长,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是目前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

语文是最具有实际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语言因素不突出、语言文字训练不扎实、读与写训练不落实的现状。新课程提出,语文课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从重理解课文内容转移到重理解语言文字;从重知识讲解转移到重语言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有56处提及“表达”,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能力的提高促使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让语言生成智慧,促进儿童的语言生长,是目前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语言的训练要渗透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运用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如果要增强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训练的实效性,应该怎么样做呢?

一、营造和谐气氛,让儿童敢表达

低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很活跃,到了中年级这种势头明显衰弱,等到了高年级课堂可用沉寂来形容。数据表明,学生课堂上敢不敢提问,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主要因素。

关注儿童的语言生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情为先导,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唤醒沉睡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畅所欲言,敢疑敢问。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儿童适当的鼓励,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敢表达、敢质疑,为语言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二、关注文本思路,感知语言表达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学科则重在教材“怎么说的”。也就是说,要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思路是非常必要的。它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和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观点,进入情境,理解情感,这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要认真揣摩教材,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知作者的表达形式,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前,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就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即: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变深挖“写什么”为探寻“怎么写”。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8自然段,从“言语形式”的角度链接阅读与写作:第一步,以“兵马俑都有哪些神态”引导学生画找,并用一个词语概括 ;第二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以“这几个神态描写的句子都有什么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都用了“好像”,都是“先写事物,再写联想”;第三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体会。

这样的文本解读与目标确立,是从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努力引领学生寻找与发现语言表达的妙处。从整体入手,到关键语句的提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厘清文本思路,能够对课文内容框架一目了然,及时在繁多的信息中提取主干,而且思路清晰,过程流畅,为下一环节中分角色朗读埋下了伏笔。

三、基于文本特点,内化语言积累

关注文本表达是教学出发点的话,那么,关注学生的表达就是教学的落脚点。要真正内化语言,让语言从文本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运用、实践。关注儿童语言生长,要渗透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运用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儿童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品读语言,自由表达理解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以表达的角度来进行阅读,因为某些特定的言语形式所表达的言语意义是特定的,而特定的言语形式生成的是不同的言语内容。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和揣摩,通过正确的阅读和思考方式来进行阅读内容的正确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辨析理解和传达感情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山奇松》,学习迎客松的特点时,笔者紧扣“饱经风霜”一词,设计了一个表达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饱经风霜”的理解。

烈日炎炎,迎客松 。冰天雪地,迎客松 。

狂风暴雨,迎客松 。( ),迎客松 。

…… ……

自然,学生对“饱经风霜”这个词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传达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想象,自由表达语言的情感

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表达之后,要适当地展开想象,通过语言表达的实践练习来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教师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彻底明白作者表达的意境,然后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尝试着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让学生去搜寻作者的足迹,小学生便从先生的多方面感悟到先生笔下的“柳”之感人而又朴实的含义——以顽强毅力与生命抗争。笔者还以“‘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进一步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良好效果。

3.体验情感,自由表达语言的思维

高超的复述能力应在基于文本内容和语言的基础上,在文本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方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提升复述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概括,不仅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而且还能内化生成,从而最终促进语言智慧的发展。在复述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积极推进生生对话、生本对话,通过反复交流,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想说、敢说、乐说的氛围,以期掀起语文教学的高潮,更好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从而最终内化文本语言,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为语言智慧创造条件。它在培养学生快速记忆和综合思维,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云雀的心愿》,课的尾声,积极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有条理地说一说森林的重要性。在复述过程中,有的学生进行延伸,结合平時的课外积累,进行了拓展,非常形象地、有条理地概括了“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四、实践语言表达,生成语言智慧

语言智慧属于一种实践性智慧,是从语言经验、积累中无数次运用得以发展的。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因而,教师要立足课堂,挖掘教材,最终能够超越教材,善于创造条件,给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从而提升语言能力,形成语言智慧,生成课堂精彩。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文章第二段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荷花三种状态,将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后,让学生走进玄武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观察、发现来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善于联系课内与课外,积极拓展文本,搭建语言运用的桥梁,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自由重组文本,充分悟得语言表达的智慧。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古诗两首《所见》时,将写作进一步延续到课外,作业由学生安排,观察蝉或一种昆虫并描写,鼓励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这是写作的模仿和创造。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课外活动的视野,为学生搭建立体而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平台,在反复有效的言语实践中,学生逐渐认识到言语表达的意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生成智慧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并真正将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到实践中,进而不断促进儿童语言生长。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