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加中药熥敷治疗颈椎病

2018-08-09 09:25高真理辛海滨张士庄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内热散寒颈椎病

高真理,辛海滨,张士庄

((山东省淄博市博大中医药研究所,山东 淄博 255000)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多因身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凝阻;外受、风、寒、湿邪:外伤或工作、学习劳损致使椎间盘变性;韧带——椎间盘间隙瘀血、血肿形成;颈椎椎体边缘增生、骨刺形成;以致压迫周围组织、神经、脊髓。本病属中医学痹证中之“痹证”“痿证”“项强”“眩晕”范畴。临床中医外治常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为治疗大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随机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病程3个月~15 a,平均1.5 a。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标准;②年龄30岁~75岁;③未做颈椎手术;④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⑤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小板及出凝血检验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颈复康颗粒。商品名:颈复康颗粒,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袋装5 g,包装:纯铝复合膜袋,每盒10袋。生产地址: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2204。用法:摄氏60 ℃以下温开水冲服1次2袋,1 d 2次,饭后服用。1个疗程10 d。

2.2 治疗组

2.2.1 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推广项目。内热针软组织松解术能改善骨骼肌的血液循环,使紧张的肌肉松弛,消除无菌性炎症,祛除侵入组织中的风、寒、湿邪。使病变的组织痉挛解除、疼痛消失,得以康复。笔者使用的是从济宁康训商贸有限公司购置的内热式针灸治疗仪、麻醉剂助推器、内热针。治疗时采取麻醉剂助推器(又称麻醉枪)麻醉后针刺,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治疗。内热针治疗时采取颈项部位密集布针:布针范围根据病情选择枕后部项平面,下颈段至背部。多取督脉、手、足太阳经之穴位。常以督脉颈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配合病理解剖选用痛点针刺。有颈肩综合征患者可同时在肩部相关穴位布针。一般内热针体温度可控制在42 ℃~43 ℃,治疗时间掌握在20 min。内热针治疗遵循了传统中医倡导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以松治痛”及“寒者热之”“结者散之”的治疗法则。在颈椎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2.2.2 中药熥敷

2.2.2.1 药物组成

采用红茴香根皮、桂枝、防风、麻黄、桃仁、红花、土鳖虫各10 g,当归、五加皮、天麻、怀牛膝、木瓜、补骨脂、元胡、生川乌、生草乌、骨碎补、塞隆骨各15 g,白芍、毛冬青、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桑寄生、狗脊各30 g,炒杜仲、川续断、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羌活、细辛各9 g,蜈蚣3条,薏苡仁50 g。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化裁。将当归、白芍、补骨脂酒制,防风、杜仲、木瓜、川断、威灵仙、生川乌、生草乌、骨碎补用姜汁制,元胡、威灵仙、乳香、没药用醋制。备好姜汁、桑皮纸一张,先将上述中药磨成80目药粉备用。

2.2.2.2 熥敷使用方法

根据患者胖瘦、疼痛部位面积大小取用药粉适量,先后加姜汁、老陈醋。加水适量煮成稠糊后停火;再加50度白酒30 mL调成粥糊状;让患者充分暴露病患部位,把桑皮纸平铺到疼痛部位,桑皮纸要大于治疗部位1寸许。然后将加热的药糊温度控制在50 ℃左右,均匀涂抹在桑皮纸上厚度1 mm~2 mm。药糊使得桑皮纸渗透湿润与皮肤粘连。在药糊层上面加保鲜膜覆盖,上面用红外线灯加温或热水袋保温,使治疗温度保持在45 ℃。1次30 min~40 min。完成治疗后,可将桑皮纸连同药物及保鲜膜卷起,用卫生纸蘸温水擦净皮肤。1 d 2次,10 d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2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个疗程内热针治疗1次、术后48 h中药熥敷1 d 2次,治疗7 d计14次,疼痛及症状消失14例。2个疗程2次内热针加熥敷治疗28次,疼痛及症状消失25例。3个疗程3次内热针加熥敷治疗42次,疼痛、症状明显减轻9例。3个疗程3次内热针加熥敷治疗,疼痛未见明显减轻2例。有效率96.00 %。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1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8例。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17例。3个疗程后治疗疼痛、症状明显减轻10例。3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症状未见明显减轻15例。有效率70.00 %。两组老年体弱、病程长的患者治疗时间则延长。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颈椎病中医临床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为常用方法。“急则治标”“寒者热之”“结者散之”。首先给患者选用内热针治疗,内热针针体、针头温度一致,治疗时温度控制在摄氏42 ℃~43 ℃。内热针进入皮肤—肌肉一直达骨板,加温后迅速起到温经止痛作用(针刺升温数分钟医者可观察到内热针周围及针刺区域皮肤潮红,询问患者感到温热舒适);内热针体较粗在进针时可以剥离和松解粘连的肌肉组织,可以消除无菌性炎症,起到针和灸的治疗效果,具有物理、化学、经络的三重治疗作用。一般患者松解一次即可缓解病痛。“缓则治本”在术后第3天,内热针治疗受损皮肤愈合后,方可使用中药熥敷治疗以巩固疗效。熥敷治疗,药性直接“从毛孔而入其腠理”,温经止痛作用迅速,可缓解病痛。中药的透皮作用使药物渗透到病患内部发挥药效,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局部肌肉的痉挛,减轻局部静脉回流受阻,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的吸收;风、寒、湿邪气随局部汗出而解,受压神经根周围粘连得到松解,使得气血通畅,痹痛渐消。通过熥敷治疗,缩短了病程,疗效更稳定,病情不易反复。熥敷治疗药的温度要保持在42 ℃~43 ℃。病情好转后最好再熥敷3 d,对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很好作用。中药熥敷治疗不刺激肠胃,避免了对肝肾的损伤,安全有效。

红茴香根皮性温,有毒,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痛;桂枝、生川乌、草乌、威灵仙、细辛,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桃仁、红花、鸡血藤、制乳香、制没药活血通络止痛;骨碎补、狗脊、杜仲、川续断利腰脊,强筋骨;蜈蚣解痉止痛。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毛冬青、透骨草、伸筋草、五加皮、木瓜等配合其他药物以增强药物温经通络作用,并能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药效渗透。醋制药物入肝经发挥收敛、散瘀止痛、软坚散结之功。盐入肾以增强补肾固精、软坚散结。姜汁辛散,助川乌、草乌散寒止痛,助麻黄、桂枝发汗,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威灵仙、羌活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鸡血藤、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天麻息风,治肌肤麻木不仁。薏苡仁具有解热、祛湿、消肿镇痛作用。选用塞隆骨代替虎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通过上万次的实验分析证明,塞隆骨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肝益肾”的功效,性味与虎骨十分接近,其中A、B、C蛋白群、骨诱导因子、骨诱导蛋白等含量相似,塞隆骨可以替代虎骨。塞隆骨具有良好的追风定痛、续骨生骨、行气化瘀,抑制炎性反应的功效。酒活血散瘀祛湿、醋消坚破结、生姜祛风散寒。酒、醋除了自身药物治疗作用,同时还是很好的溶剂,能促进药物成分溶解释放远远大于水溶效果。可扩张血管、促进血运、利于药效渗透、提升药效。使用熥敷疗法,借中药的透皮作用使药物渗透到病患部位,局部加热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局部肌肉的痉挛,减轻局部静脉回流受阻,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的吸收,松解受压神经根周围粘连,减低肌肉神经兴奋性;中药熥敷具有热疗及药物治疗双重作用:既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养血柔筋之功又可增强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本方法发明专利号201710408723.9初审合格)。

就诊患者中年轻人比例增加,经查询发现青年人玩手机,看电脑,吹风扇空调;工作、学习、睡觉姿势不正确;夏天贪凉,平时运动量减少与发病有关。正确的生活、工作、休息、睡眠方式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延缓颈椎病发展。

注意事项:①治疗要严格掌握解剖结构,安全施治;严格消毒,无菌操作。②颈部血管丰富,治疗后要局部加压防止出血。皮肤破损及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谨慎使用内热针治疗。③严格掌握禁忌证:妇女经期,怀孕期间谨慎使用。④皮肤炎症、操作中要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⑤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肿瘤、出凝血异常、精神病患者在控制病情稳定后谨慎使用内热针及熥敷治疗。⑥内热针治疗及中药熥敷时,时刻注意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烫伤或温度过低影响疗效。⑦治疗前后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做好沟通工作,减少误解。术后指导病人保暖防寒,适当运动及自我按摩,科学康复锻炼。

作者简介:

高真理(1953-),男,山东中医学院毕业,大学学历,副主任中医师。现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大中医药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外治法研究。

猜你喜欢
内热散寒颈椎病
外出踏青排内热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艾草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黄芪当归汤益气又补脾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