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

2018-08-09 09:25孙三峰王丽平梁瑞丽王丽娜张玉杰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腹针鼻炎过敏性

孙三峰,王丽平,梁瑞丽,王丽娜,张玉杰

((1.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2.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07)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临床表现为一组症状,是因鼻部黏膜受到某些过敏原的刺激,鼻黏膜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而导致。AR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恶化,AR患病率逐年上升[2]。针灸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疗效比较确切,无不良反应[3]。但由于以往针灸治疗取穴比较多,痛苦大,患者不易接受,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治疗[4]。本课题采用腹针疗法结合拔罐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5年8月~2017年3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及耳鼻喉科就诊的40例AR患者,所有病例均由耳鼻喉科医生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2±8)岁;病程(5.5±2.3) a。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3±7)岁;病程(6.3±3.3) a。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①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制定关于《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中对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鼻塞、流鼻涕、喷嚏和鼻部发痒,每周发作4 d 以上,症状持续达4周以上者,同时治疗前1周的平均鼻症状总分(TNSS)>4分,治疗期间固定于怀柔城区内居住,年龄18岁~65岁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排除标准:胸部X片显示炎症现象者;鼻腔有器质性病变或行鼻腔手术者;2周之内曾患急性副鼻窦炎者或呼吸道感染;2周之内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③剔除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者;病情突然恶化者;晕针者。

1.3 随机与盲法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编码,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配方案采用密封、不透明信封保存。受试者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后,分配信封进行分组。疗效评价及试验数据分析由专门不参与分组、治疗的执业医师完成。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①闪罐治疗:体位:俯卧位。选穴:肺俞、脾俞、肾俞。罐具: 2号玻璃罐。方法:清洁背部皮肤,在相应穴位快速闪罐至局部潮红,留罐约5 min。②腹针治疗:体位:仰卧位。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双侧商曲。针具:一次性华成牌无菌针灸针毫针0.25 mm×40 mm。针刺深度:中脘、下脘、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用中刺;气海、关元深刺;双侧商曲浅刺。针刺手法:采用无菌针灸针快速进针,达到预定深度,不行手法。疗程: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共12次。

2.2 对照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6片×2板/盒),每次1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鼻症状总积分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4个症状,每个症状的按轻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0=无症状,1=轻微,2=中度,3=较重,4=非常重。得分之和即为鼻症状总分。最高分为16分。鼻炎伴随症状总分表(Total non nasal symptom score,TNNSS):按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疼、鼻或口腔上额疼痛、头痛症状的有或无获得评分:0=无,1=有,得分之和即为伴随症状总分,最高分为5分。不良反应观察:记录针刺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晕针、皮下出血等;记录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

3.2 评价者

本研究的评价者不参与随机分组及诊疗工作,评价者减少与患者进行不相关的交流,并且对评估数据保密。

3.3 评价时间点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第1周、第2周、第4周治疗后分别进行TNSS、TNNSS评价。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上结果的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T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的比较

3.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N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TN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TNN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TN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NSS评分的比较

3.5.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头晕、恶心等晕针的不良反应,有2例腹部起针后少量出血,棉签按压后血止。

4 讨 论

对于AR治疗,目前主要有抗组胺类药物、类固醇类药物、减少鼻乳膜充血的药物,但多为对症治疗,并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5],其次是神经切断术、电灼术等手术治疗,又难以被广大患者接受[6]。AR在中医学属于“鼻鼽”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肺脏气虚,卫表不固,外邪侵袭鼻部脉络,故致鼻部各种症状。脾为生痰之源,脾脏失职,津液不能正常代谢,影响肺之通调水道之功;肾主纳气,肾精不足,以致肾不纳气,影响肺之宣降之功。故本病其标在肺与鼻,其本与脾肾有密切关系[7]。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结束后,两组TNSS及TNN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腹针组TNSS及TNNSS评分较比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疗效接近,腹针结合拔罐疗法AR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本病患者可在背部肺俞、脾俞、肾俞找到相应阳性反应点,对其进行闪罐,可祛除外邪,强健肺、脾、肾的功能,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运用腹针疗法,处方中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引气归元”处方,双侧滑肉门、外陵组成“腹四关”,共为主穴。“引气归元”有理中焦、调升降、固肾本的作用。“腹四关”四穴具有布散气血、疏理经气,使气血精微上疏下达,布散周身的功效。双侧商曲在腹针疗法中对应上焦,可调节上焦之精气,鼻位于头部,故浅刺可间接调节鼻腔局部气血[10]。

腹针疗法进针深浅对其功效颇为关键,影响进针深浅的因素主要有患者体型肥瘦,脂肪含量多少,患者平素体质等。本课题认为,浅刺即为破皮,刚进入脂肪层,中刺在脂肪层中部,深刺在脂肪层底部。因此本文未界定针刺深浅具体数据,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在之后研究中应继续定期进行回访调查,探讨腹针疗法的远期疗效,对于广大的AR患者具有更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孙三峰(1981-),男,200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在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康复针灸中心工作。研究方向:脑卒中、慢性疼痛、过敏性疾病的针灸治疗。

猜你喜欢
腹针鼻炎过敏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