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8-08-11 09:19解新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心理素质中学生

解新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系不断进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日以迅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综合素质性人才成为了目前最抢手的新星,而在所有的学生都在为了未来而努力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学生们所承受的压力和他们拥有的心理状态,随着竞争的日益残酷,中学生们所经历的挫折也越来越多,而为了保证他们不会在挫折中迷失自己、放弃自己,就必须要提升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 抗挫折 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9-01

所谓挫折,就是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障碍,这些障碍会阻挡个体追求目标的脚步,以使得其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正如阿姆塞尔给挫折下的一个定义:挫折是当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而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挫折,有的人能够在遭受挫折之后迅速振作,也有的人会在挫折之后沉沦,而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有强有弱,心理素质有好有坏,而就中学生而言,其所经历的事物很少,面对挫折时的能力就稍显不足,因此很容易发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就成为了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中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一)家庭的过度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独生子女政策,因此现阶段很多家庭的内部地位处于倒金字塔型,子女处于塔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了其本身的优越性和好强感大幅度提高,抗挫折能力反而变得越来越小,心理素质不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教育的方式失误

现阶段年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了成绩的重要性大于一切,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教育模式不但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也使得其自信心大受打击,难以在遭受挫折时独立支撑,为学生遭遇挫折埋下了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祸根——因为现阶段教育考试就是抬高少部分人,压倒大多数人。

(三)社会的不正常现象

信息的高速流通也影响了不少中学生,社会的不正常现象通过网络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就像“超前享受”的意识就会导致中学生只看到胜利的成果,只懂得一味地享受,却忽略了成功之前的努力,导致学生在成功路上遭遇挫折时难以承受,没有完整的抗挫折准备,一遇挫折便放弃。

二、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认识

挫折感总是在事后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来增强其对挫折的承受和化解能力。

1.认识挫折的必然性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一生中追求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也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认知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万事如意,必然会遇到挫折,正因为挫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那么我们就要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培养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时,需要使其认识到人生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艰难和困苦,还有煎熬和委屈,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之前就充分准备好,暗示自己挫折会必然的,不必因为它而大惊小怪、放弃自己,应当泰然处之,积极乐观的寻找解决办法,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2.认识挫折的两重性

一味的拒绝挫折、抵抗挫折是不能够完美的解决问题的,在培养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懂得挫折的两重性,挫折不仅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痛苦、情绪紧张等负面效果,还能增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个人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变迁,进而提升自身在今后挫折中的抵抗能力。而这,我们从中外的那些名人身上就能感知一二:“西伯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歌德在失戀之后才写出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他才能焕发出更高的革命热情和形成更敏锐深刻的洞察力。所以,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才能更好的迎接挫折,反败为胜。

3.知己知彼

知己即充分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兴趣和性格,以此来决定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正确方法,量力而行。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不能够充分认识自己,认为不利的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教师在进行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时,要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让他们充分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要妄自微薄,更不要自负自大;另外,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同时,中学生也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经济趋势等总体状况,如社会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发展机遇,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尽人意和不完善的方面等,脚踏实地,逐渐将自己的理想和现实进行融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行动训练

提高中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他们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然而还需要一些行动训练,以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和减少度过挫折所需要的时间。

1.在挫折中感悟挫折

心理学家认为,轻微的挫折可以提升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免疫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过程中,使其经历一些轻微的挫折,使他们有意识的经历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情境,使其在挫折中感悟挫折,充分体验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反映和应对方式,以使得其拥有顽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今后可能出现的挫折中更加强大。例如:日本的教育对此就相当重视,其“无人岛教育”就是让孩子接受生存考验的教育方式。

2.合理的宣泄方式

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所经历的事物非常少,因此在面对挫折时不知道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去进行心理上的宣泄,因此在培养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导他们向别人倾诉,或者在合适的场合大哭一场,以释放心里的不舒服感觉;另外对于拥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学生,可以使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公益等,以此来做到注意力转移,削弱挫败感。

3.学会自我调整

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人教导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领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想办法自我调整,独立摆脱烦恼,这样解决办法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重新振作起来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具抗挫折能力,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中学生所面临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充分了解现阶段中学生所处的状态和环境,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未来我国的发展输送全面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盖学葳,张骞.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01):33-35+41.

[2]杨臣林.克服挫折心理,培养健全人格[J].劳动保障世界,2016(12):25.

[3]刘宗波,赵丽.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3):147+15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心理素质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