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推进有效教学

2018-08-11 10:23江小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灵动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江小玲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动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88-01

小学语文课堂是个基础学科的开始,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一个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前提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首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否取得成功。

记得我读师范时的一次跟班见习,语文老师是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人,从没见她在课堂上笑过,学生对她都很敬畏,课堂纪律特别好。但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启发,举手发言的学生都很少,更别想听到什么精彩的课堂片段了。我们几个见习的坐在教室后面听课也觉得心里很压抑。下课后,学生们会围着我们几个见习老师玩,说说心里话:“我们语文老师好厉害的,大家都怕她。”那位语文老師却教育我们:“你们以后上课不能笑的,你和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不怕你了。”那时候我就想到“敬爱的老师”这个称谓,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只“敬”不“爱”,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他(她)的课堂一定是沉闷、缺乏生气的。

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我接手的第一个班纪律、成绩都远远落后于其它八个班级,但我不气馁,我和颜悦色地主动接触、关心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耐心去感化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相互尊重和配合,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渐渐地学生愿意亲近我,并喜欢上了我的课,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发展,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全班成绩一跃到了年级第三名。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是教学再发现的源泉,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16课《邮票上的齿孔》一文的情境引入,我同时出示两大张不同的邮票,让学生仔细观察。“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张邮票,有什么发现?”学生说:“一枚边缘有整齐的齿孔,另一枚边缘无齿孔。”“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这两枚邮票为什么一枚有齿孔而一枚没有呢?”为了引发更深层的思考,我进一步展示:这是一大张边缘无齿孔的邮票,人们要用时得找来剪刀,用一枚便裁剪一枚,没有剪刀的话就很不方便。后来,一枚枚邮票的边缘多了一圈均匀的齿孔,用时,只需用手沿着齿孔轻轻一撕,就能整齐地撕下一枚一枚的邮票了,多方便啊!这样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邮票上的齿孔是谁想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好办法的呢?”自然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读《邮票上的齿孔》,学生便在探索的欲望中开始了愉快而主动的学习。

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自己试一试》时,我让学生们情境再现,按照伊伦娜的方法去分小组合作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学生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和伊伦娜一样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这样有趣的体验,既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了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关注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体验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让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赏和表扬,课堂上及时抓住表扬的时机,使用多样的表扬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勇敢”、“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发言好精彩”、“老师佩服你”等;批改作业时,会在学生作业本里面写上评价语句:“写字真漂亮”、“想象好丰富”、“继续加油哦”等;平时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奖励小红花、发表扬信等。适当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总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仍需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学习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创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有效教学十讲》〔M〕.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解读语文》〔M〕.钱理群等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灵动有效教学自主学习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