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

2018-08-18 09:09李建军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李建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小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作为承接初中数学学习的阶段,对于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学生年龄偏小,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在当前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指引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通过同类和不同进行对比、动手操作、鼓励质疑和开放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23

一、小学高年级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背景

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创造者在创新意识之下,运用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已有知识重新组合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过去数学教学往往以计算为主,为了针对考试进行大量的题目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下,小学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大纲和测试方案都对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侧重。教师应该主动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学会基本创新思考的能力,这会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深入研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培养数学创新思维面临的难点及应对

第一,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十二三岁是学生最活泼好动的时期,高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相较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控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通讯手段、娱乐手段的逐渐增加,学生真正投入课堂的精力容易分散。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基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思考,需要学生将精力集中在需要思考的问题上,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容量安排较大。当前小学高年级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与初中教育接轨,除了往常的语文数学教学之外,对于英语、自然科技等知识的教学任务开始逐渐增加,加上数学学科本身课堂容量逐渐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熟练都需要较多时间,能够真正用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时间较少。

第三,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个性化较强。创新思维与常规数学训练有一定不同,对于不同学生来说,掌握创新思维的节奏和程度都会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由于班级较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以上三个难题都是在培养高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教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让创新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中,而不是通过增加额外内容,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采取常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少量的创新思维培养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同一类问题上,符合学生当前年龄段的兴趣特点。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统一教学,避免对学生制定硬性要求,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在当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有条件进行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引导,对已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学生也能有所顾及。

三、小学高年级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路径

(一)通过同类和不同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习惯和能力

对已有知识进行同类类比和不同类型的比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任何创新思维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高年级数学中类型相近,数学本质相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例如,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中。除法学习较早,除法的性质如何通过类比,在新学习的分数中应用呢?首先,教师要对之前学习的除法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如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在分数中有约分的性质,分子分母扩大或者缩小同样的倍数分数值不变;零不能做除数,零也不能做分母。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一步步通过性质,对比、掌握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对分数的数学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对除法的表达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印象。学生可以通过将过去知识引入新知识,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任何抽象知識在转化为主体的认知之前,都需要有一个具象化认知的过程。例如,在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通过裁剪拼接,三角形总可以转化为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已经学会计算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如何裁剪拼接,这种计算方式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过自己动手研究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计算三角形面积,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如何将这种结果转化为一个一般性的定理,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逐渐引导,完成学生对于具象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通过鼓励质疑和开放的教学方式

一道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求解方式,每种方法难度不一,用到的知识点也不一样,对于教师已经进行讲解的题目,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有不同观点时,教师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构建数学课堂鼓励思考、鼓励创新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以想出比标准答案简单的解法为荣,就能在更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对常规知识的巩固大有裨益。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学的需求,也是社会对于新时代学生的要求。高年级数学课堂由于学生的年龄特性和数学的学科特性,使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同时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叶宇星.和谐创新智慧生成——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

[2] 王彩霞.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训[J].未来英才,2016(5).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