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2018-08-18 09:09冯冰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主动性初中语文教学培养

冯冰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指导,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越多发挥积极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的主动也会促进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设想更有效地实现其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主动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37

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如果只是凭课上听老师讲课,在课下没有主动地学习,没有认真地思考,那么,即便是教师,教学水平再出色,学生也很难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系统的了解。在总体成绩方面也不会有多大起色。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语文特别强调积累,也特别注重阅读量的增加,广泛地阅读,不仅会让学生熟悉大量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也能够促进他们在写作中有更加优异的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突破学生被动学习的阻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重点突破口。

一、开拓思路,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更多的需要独立思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陪伴之下,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上老师会选择一些重点内容,精要讲解,把更多没有什么难度,需要学生自己串联,组成知识网络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的一种方式看起来,教师节省了很多教学的精力,但实际上要指导好學生进行自主学习,教给学生真正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一件非常具有难度的事情。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要将舞台的主角让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文本主题的理解单一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控制和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或是为了防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便代替学生进行发现,思考和总结,变成单调的从主旨大意,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逻辑关系,修辞手法,意象分析等方面向学生进行单一的灌输,而且也会要求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减少他们自主思考并分享自己思考成果的机会。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所以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大多只是有一个简单的表面认识缺乏更深层次的知识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学习学生在以后信息提取的时候,也缺乏充分的信息线索造成提取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把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把这种权利交还给学生。然后通过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下更多的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文学素养,对学习的主题情感有了切身体会,并将这些生活中的感悟带回课堂,通过长期的锻炼,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课堂和课本更有“自主感”,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打下了非常好的铺垫。所以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心理素质的高低的确也对智力学习活动的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懂得协调,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渗透进去。

二、丰富课外语文学习途径,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以及实际的应用。在大量的与语文内容相接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进一步的积累丰富的学识,熟练掌握语文的内在语法掌握巧妙的用词结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各项语文学习内容包括课外的阅读兴趣小组,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去理解并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也是非常快乐的,找到兴趣,从而在其中保持较为持久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由于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和上进心,所以,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多采取竞赛的形式。语文竞赛活动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也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的计划安排及组织可由学生自己进行,竞赛的内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成语接龙,快速查字典,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手抄报竞赛等。组织这些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会包容,学会相互的鼓励。因此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也要全程参与给学生做一些指导和言语上的鼓励。尤其在赛前的启动过程中,更是需要老师精彩的演讲,把学生们的精气神儿调动起来,让他们都能够有一个最佳的状态,投入竞赛之中。

三、提高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像自信心这样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一位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有着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学习中自然有更多的信心去迎接一切挑战。相反,如果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就可能不敢于尝试一些新的机会,不敢接受一些有难度的任务,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在语文的学习道路上,学生也是需要自信心的辅助,让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陪伴着学生。这就提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之下,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逐渐积累实力,让自信心真正脚踏实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组织小活动等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学生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师生互动的基本点是学生“动得了”及“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进行主动学习,而不像过去那样“填鸭式教学”,只会听课,做笔记,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提出来以后,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有着很多的思路和想法,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说,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特点,这样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学生内在的活力才能被激发,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失去对老师的依赖,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

参考文献:

[1] 戈玉丽.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 曾伟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 教育:文摘版, 2016(12).

猜你喜欢
主动性初中语文教学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