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效果打造高效课堂

2018-08-18 09:09徐海峰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效果高效课堂

徐海峰

摘 要:体育教育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并且落实思想教育的目标。新课改下的学校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树立责任意识,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效果;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87

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能够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能够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落实思想教育的目标。新时期的教育要求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这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状况。但是,由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对于体育教育不够重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课学习,而且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给中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所以体育教师要切实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一教学平台,精心准备,科学设计,有效落实,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一、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我

新课改下,国家对于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能力要求、职业态度以及教育教学技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必须要做出改变。同时,体育教师也承载着学科育人的任务,即要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体育项目的技能、技巧,能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同时,在体育学习中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锤炼学生坚韧拼搏的品格、团队意识,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形势,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具体来說,体育教师也应该和文化课任课教师一样,主动学习,及时了解新课改的新动态,多读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多研究教育教学艺术,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以此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校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突出了学生地位的重要性,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符合教育学理论的要求,因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与学的结合,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而教师教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学得状况,教学活动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体育学科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无论是跑、跳、投,还是球类项目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特点,把学生喜欢的体育形式和内容融入到每一节课之中,以课堂为载体,结合中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标准,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乐趣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向学生阐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强化主体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层次制定符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很多体育项目在入门阶段都需要进行基本的技术、动作的学习,且需要学生对于基础要反复的练习,最终内化为本能,这样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技术或者动作。而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练习,他们就容易感觉到枯燥。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锻炼学生连续弹跳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折叠垫给学生设置多个需要跳过的障碍,让学生进行比赛,看一看谁能够一次性完成,谁是“弹跳达人”。这样,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容易被激发出来,也能够避免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

四、利用好其他体育活动,呈现体育的魅力

玩是学生的天性,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体育运动的,只不过很多学生是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占据了时间,或者被网络所吸引。实际上展现体育课程魅力有很多途径,如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学校体育节的乒乓球赛、篮球赛、足球赛等,还有学生最为关注的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等。这些都是学生接触体育,展示自己的平台,所以学校要重视相关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好体育课程教学。例如,在学校体育节大众体育赛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的规范性和项目的普及,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在学校运动会中,教师要多设一些团体项目,力争让班级里的全体学生都能够有项目参加,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发现自己喜欢或者能够参与的体育活动,自然能够增加对于体育课程的热爱。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要爱护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出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达到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因为某位学生体育成绩好而偏爱他,也不能因为某位学生体育成绩不好而轻视他。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学生在获得认可后,会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就能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体育课程在中学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广大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岗位,结合新课改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多关注学生,多种途径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尹家军.强化教学活动创新 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究[J].科教导刊,2011(17).

[2] 张振宇.浅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教学效果高效课堂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