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8-08-18 09:09吴飞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游戏化兴趣

吴飞

摘 要: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小学生们喜爱,所以篮球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篮球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篮球运动的技战术,也能够有效的锻炼身体,磨炼品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篮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所以体育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篮球;兴趣;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89

篮球运动是一项大众性运动,更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它集观赏性、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等功能于一体,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身体、智力和心肺功能的提升,又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团队意识,因此说篮球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篮球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较为喜欢的运动,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从兴趣着手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受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制约,促使其主动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的激励。据此,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切实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通过有效篮球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样的新角色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和新的使命,这需要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标要求,研究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展学生喜欢参加的篮球课程形式。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进而调动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

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篮球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具体实际,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基本技术和动作教学中,教师要把示范和学生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和竞争,在比、学、赶、帮、超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无形中会提升和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用语也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小学篮球教学来说,教师要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传授篮球技术动作要领和战术要求,并且及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如“正确” “动作非常标准”等;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如“节奏还可以,但是……”“你如果这样做会更好些”等。这样既能够准确地给学生指出问题,也能够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把核心动作编成学生能够接受且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如“拍球后上方,球弹同腹高,落点侧前方,人行一线,球行一线”告诉学生如何准确把握移动运球的动作要领;用“无人防守高运球,有人防守低运球”告诉学生要根据场上的形式及时调整运球的高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象地理解技术动作,便于学习。

二、运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内在特点,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双手拍球,训练学生的球感。当学生掌握熟练这一环节后,我们开展单手拍球,用口中的哨子有节拍地引导学生控制拍球的节奏,用哨音引导学生由一下停顿到拍两下停顿,再到三下、四下,鼓励学生比一比谁能够跟得上节奏。这样,在游戏中训练了学生的球性,增强了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学用结合,满足学生实用心理

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他们对原理缺乏深究,对感兴趣的东西希望马上运用实践。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立足学用结合,加强实用性教学。例如,在各种运球手法练习时,教师要说明其与变向运球及运球突破等技术运用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白它是学习其他技术的基础,对基本功掌握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本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所以尽管手法练习重复次数很多,学生练习兴趣和劲头却一直很高。小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好胜心强,训练时不管自己水平如何都想争第一,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提高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热情

比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利用学生的“自强”心理,培养他们勤奋锻炼的习惯。例如,在双方运球接力赛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动作到位,运球速度要快,成功率要高。学生为了胜利就会按动作要求去运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球的技术稳定性。再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打半场比赛,采用3对3或者4对4的形式,输的一组被替下,给予新上场学生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篮球技能,体验篮球乐趣,提高篮球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篮球氛围,保证学生在“乐学”中得到篮球知识的全面发展。

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努力从兴趣着手,采取多种途径,激發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岳祥.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09(5).

[2] 米开运.篮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7).

[3] 曹飞.小学生篮球教学中的合作精神培养[J].科教导刊,2016(12).

[4] 万奥.对当前中小学篮球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4(8).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游戏化兴趣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