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当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难题

2018-08-20 09:33王滕越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

摘要:当代对于教育研究的批评层出不穷,虽然教育研究在哲学立场、实践等方面的认识的确还有待提高,但不能将教育研究贬低到一文不值。本文根据我国教育研究的成果,分析它在政策和实践方面产生的影响,对教育研究的普遍批评做出反驳,并指出教育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一直存在的教育研究对象特殊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经费投入不足而要求却日益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批评;教育研究哲学

一、 我国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与生产

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在经费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在我国很好地开展教育研究或者教育活动,可以说经费支持是教育的保障。国家对于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在政策法规和科研项目资助上,有着巨大的推动和领导力量。国家及教育厅会投身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引领教育时代的潮流,实现国家的需要。

几年来,国家不断地投入了相当大的科研经费,但是收益却是微乎其微,并没有将科研经费有效地利用到教育事业中。在有些人的眼中,申请下来的科研经费知识圈钱的工具,再或者是将科研项目经费变成不值得一提的垃圾論文,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普遍行为。科研经费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存在两点:一个是国家下发的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并没有在合理的时机和地点转化为项目或者科研工作;另一个就是随着这两种经费的增长趋势,教育科研经费直线下降,这点原因有待发掘解释。

二、 反驳教育研究批评

教育研究的声名狼藉,对教育研究嗤之以鼻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最为激烈的声音是Berliner等人表示“无论在何种地方,总是能听到不同的人甚至于很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谈论教育研究潜在的问题,观点都指向教育研究没有任何价值。而且相当多的人有这样的观点:教育研究的机构——小学、中学、学院和大学教育,都可以取消。”

还有一些对教育研究不同方面的具体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希利奇报告”中,其认为教育研究没有对政府机构反馈,这样国家的政策就没有相对应的决策帮助。其次,其报告认为教育研究在专业领域例如教学方法或者教学阅读等方面没有对教师进行帮助或者创新。再次,教育研究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在很多的方面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没有应用相同的教育研究机制,这样就会对国家教育决策带来误导,失去可靠的基础。

为了回应这些批评,本文根据我国教育研究的成果,分析它对政策和实践生产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西学教育潮流的推动下,引来了全新的新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学制。这种学制的特点就是中西结合,引进西方特色,强化中国的教育研究。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更使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活跃,杜威、孟禄、伯克屈相继来华讲学,自学辅导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实验曾在中国风行一时。但是,从西方学来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尤其是完完全全地照搬西式教育,并不能适应中国的人群或者教育体制。对于这种情况,当时的教育研究者发现了全新的教育方式:中西结合,而不是守旧或者照搬西方教育。为了能够推进全新教育体制的改革,研究者们专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研究家们的反思尤为重要,他们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西方教育学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怎么才能融入中国传统的教育机制中?怎样才能不完全摒弃外来教育的同时,创造和形成中国自己的教育学体系?现在,教育研究家们在反思和讨论中逐渐得到了答案:中国的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是一种丰富而重要的资源,教育研究是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教育视为中国的教育实践发展服务的。可以说,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这种反思和批判的研究精神。没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就永远不可能走上与社会主义结合的道路,不可能如此蓬勃地发展。

此外,研究的影响并不一定直接改变政策的决定,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强大起来。对此,教育公平的研究尤其是偏远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落后原因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项研究大力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推进了一项发展机制,即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国家在财政拨款、教师、学校配置等方面都要向农村倾斜,在农村建立一个发展机制,逐步推进,扩大范围,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国在教育方面上的投入在世界上占比很低,尤其是在国家预算的扶持上,但是唯一有一点国内的学生能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国内的学生为什么会比国外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中占有优势呢?而且和巴西一样,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得分率为什么比巴西高出一倍多?我们不能用学生成绩来掩盖教育上的缺陷,但是也不能熟视无睹教育研究对此做出的贡献。中国学生成绩好,得益于中国数学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1959年向前苏联学习了学习技能之外,在之后的1963年,国内自己总结出来了一套新的数学教育模型,并且有了全新的数学教学思路。

三、 教育研究哲学的特殊性

任何研究的特殊性都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性质将决定了哪一类研究是有效的或者是恰当的。或者至少,研究对象的本质将决定不同类型研究和它们结果的恰当性。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支,它有着一般社会科学的研究属性,但更具有自身特殊性。教育研究在它批判性的探究方面利用了社会科学,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归结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可积累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模式可能适用,也可能不适用,到底适不适用,取决于教育研究对象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范围,它包括了教育知识、教育实践等。教育研究和其他的理论方法都会遵循它们之间的关系法则:所有的教育知识都必须是用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教育实践的。总之,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起到了教育研究中最为基本的条件,也是教育研究最基本的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处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就教育来说,重要的是注意教育实践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Richard Pring.教育研究的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

作者简介:

王滕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
留守儿童生存环境与教育问题的研究
建设学习型特色学校教育研究
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