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的教学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8-08-20 09:33许笑笑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教学思想论语启示

摘要:《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对当代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抓住学科结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大观念”;用典雅语言进行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论语》;教学思想;启示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国学热”的兴起,中国本土的经典书籍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这其中就包括《论语》。在《论语》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先进的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里面充满智慧的教学思想往往被遮蔽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好好研读《论语》一书,从中挖掘其有价值的教育理念。

一、 抓学科结构

“学科有其逻辑性,倘若学习者理解了学科,就会发现,学科有一些关键特征,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学习者熟练地掌握该学科。”也就是说,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大观念”,这个观念能够把学科的各部分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论语·卫灵公》中有“‘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从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中,我发现孔子对于自己所教的内容是有一个“大观念”的,也就是他把握了所教内容的整体结构,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多学,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组织和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的结构。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20世纪70年代末,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了“语文知识树”。“树干”就是语文学科的一个中轴,各“树枝”则是语文学科的知识。语文学科的知识则由“树干”撑起来,“树干”就是“大观念”,也是孔夫子说的“一”。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知识更多、更加零散。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段把该学段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这样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也学得清晰、完整。在初中阶段,按照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学生已经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形成的学科结构学生也是能够理解的。

二、 用典雅语言

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存在之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民族,孔子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对自己的孩子说:“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典雅语言,指的是与日常逻辑相对的语言诗化、艺术化的规范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一种凸显人良善的德性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谦恭的交往态度以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等艺术效果的语言。”在《论语》中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孔子常用典雅语言生动、有趣地说明深奥的道理。如强调时光易逝时,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这种形象、生动的言语把深奥的哲理教给学生。辜鸿铭指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詩意和韵味,这便是为什么即使是古代的中国人的一封散文体短信,读起来也像一首诗的缘故。”反观当下,在不断欧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民族语言也变得粗俗起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歪用成语成风。“言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学科的教师要自觉运用典雅语言,向孔子学习,向经典学习。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才能走出语言“粗俗化”的泥沼。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典雅语言,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有意引向语言的典雅化。另外,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特色项目的训练,如“巧写一句”微型写作典雅语言,通过这样的日常训练,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有利于学生形成用典雅语言的好习惯。

三、 重言语实践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言志”,每个学生阐发自己的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言权,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往往我们的老师只看了学习语言文字一词,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却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去运用。吕叔湘先生曾说:“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教学(这是不应该的)。”当下课堂言语交际这一块可以说严重缺失,尽管课程标准强调了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课堂上,一些教师是“一言堂”,从头灌到底,学生的大脑就是储存老师抛过来的知识。教师完全不知道学生大脑的“黑箱”里到底有没有收纳自己抛过去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仅习在课下,更要习在课上,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一定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借此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锻炼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开展言语实践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找出所授课的“言语实践点”,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教师不要为了言语实践而进行言语实践,而是在恰到感情达到的一个点展开言语实践活动。

《论语》中隐含的教学思想还有很多,以上三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应当乘着“国学热”的东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把《论语》学好、学透,在里面深入挖掘为我所用的语文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美]D·C·菲利普斯,[美]乔纳斯·F·索尔蒂斯.尤秀,译.学习的视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0.

[2]冯铁山.诗意语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20.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106.

[4]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4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许笑笑,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思想论语启示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