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8-08-20 09:33陈文攀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战线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教改工作,初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加强了教学组织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单一讲解,而是更加重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他们整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并由此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通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相关分析,希望在探索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前提下,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由于初中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相对较弱,而要进行问题的解决,首要条件是先要能发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如何依靠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不是完全照搬老师的思路去做周而复始的机械积累。以发现问题为引导展开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一、 以发现问题为引导来组织课堂

在学习与借鉴外国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中,我们发现其普遍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众多的现实情境中抽离出数学结构的发现过程,学习应该是形成这种數学系统的活动过程,而非系统化后的最终结果。培养问题意识,就需要以问题串联来组织课堂教学,把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对应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并与学生一起,对复杂的概念和定理抽丝剥茧,直到最终的水落石出,使学生对这种探索性的思考产生兴趣。而教师则主要起引导作用,将探索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注意聆听学生的观点和思路,让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并讲解出来。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从基础入手,一层层逐渐拔高,切不可操之过急直奔重点,要给学生们讨论的空间,甚至是走弯路的空间,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趣味性也很重要,尽量让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最好是学生们关心的话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

深入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教师自己去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带入到课堂中,不仅能通过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调动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发现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去应对一些问题。在场景的选择中,通常选用贴近学生们生活的、身边真实存在的事例,也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文学作品和动画中的事物。当问题发现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探索出解决的方法。只有当学生们能够一次次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后,他们才会得出一个结论,数学真的很有用,才能主动的用数学思维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在集体活动中,数学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多与学生进行这种交流讨论就能逐渐让学生们养成发现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的好习惯了。而且通过情景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伴随着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学生们更容易吸收,而且自然地也会将吸收的数学知识以经验的形式应用在生活中。

三、 为学生积极营造思考氛围

学生在学校的成长,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其构建科学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创建,应该包含具体课程、具体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事实上也属于一种情境教学。所谓人文环境,即是尊重学生,尤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教学更加强调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改变过去一言堂的作风,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让学生们明白知识面前,除了真理不存在绝对的权威。过去,我们一味地强调学生要听从老师的话,但现在时代在变,我们的观点也要变,现在我们的教育任务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主,让我们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就大胆地说出来。

四、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同时,新课改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注重实践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能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们在进行思考,无论繁简错对,教师都应加以解答或回馈,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但一定要适当鼓励和正确引导,让其理顺思路,当其缺乏思路时要适当指引,帮助其找到正确途径。而对于即使是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也不要直接给予否定,而应鼓励其做进一步的验证,并通过自我判定,能够在错误的总结中找到正确答案。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针对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急于找到正确解答途径的过程中,帮助其进行思路整理,为其指点迷津,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进行积极勇敢的探索与求证。

五、 广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合作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太喜欢表达,但在小组学习这种环境中就截然不同了。教师要对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磨炼升华。在这个环境下,教师作为旁观者或者参与者都可以,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环境不必局限于教室之内,甚至不用局限在校园里,可以在借助现代通讯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广泛的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究。总之,能有效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问题进行发现和讨论就是最好的引导与培养方式,而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正是当前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深度挖掘的一个重点方向。

六、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精神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必经之路,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应用型,把教师的课堂身份从主导转向引导,使学生们在思考中产生疑问,疑问中进行思考,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春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8):150-150.

[2]易章琴,周光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6(7):128-128.

[3]冯敬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6):128-128.

[4]张卫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9):116-116.

作者简介:

陈文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