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探析

2018-08-20 09:33黄瑞兰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节奏教学小学音乐意义

摘要: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升学生视唱、读谱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通过节奏基础训练法、游戏训练法、自制乐器训练法等方式,强化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意义;对策

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节奏是核心内容,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如同灵魂失去了载体,无法生存、无处传播。可以说:节奏赋予了音乐以生命力,赋予了音乐感染力,进而使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音乐是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节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的歌唱练习奠定基础。然而,对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小学生开展节奏教学,对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节奏训练,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一、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表现力

节奏教学不是简单的几种节奏型和节拍的教学。节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种长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觉将会更加敏锐,对音乐感知和表现力也将会更强。笔者在执教小学音乐的过程中,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即让学生注意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并通过拍手、哼唱等形式表现出来。如脉搏的跳动节奏、平稳呼吸的节奏、各种街唱音乐的节奏等,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注意力得到有效地增强,学生开始用“心”去感受节奏,这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有利于提升学生视唱、读谱能力

就如同前面我们所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载体。因此,就小学音乐的教学而言,节奏教学是基础,学生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无论是合唱还是合奏,都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感而确保歌唱活动的有序进行,哪怕是中途丢了几个音,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感而快速地融入“大部队”。而在合唱或者是合奏练习中,一旦节奏感错乱,那整个音乐活动将无法进行。由此可见,节奏教学在音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够让学生在视唱、读谱的过程中充分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视唱读谱能力,让学生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精细,尤其是在合唱和合奏中,整体的同一律动,能够促使音乐作品更加精致,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受。

(三) 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一般局限于歌唱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教给学生讲授儿歌,唱几首童谣。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给人以肤浅之感。为何如此说?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本就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教师的音乐课堂仅仅是教会学生几首歌曲,这种纯“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而在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基础、有一定的音高概念,这样的教学,方能实现音乐启蒙教育的目标。同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自制力,以及音乐的演绎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视唱读谱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一) 教师对节奏教学不够重视,节奏训练缺失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乐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基本局限于歌唱教学,教师忽视音乐的节奏训练和节奏培养,从而使得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缺失,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音乐感知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这种传统落后的音乐教育模式,难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效果,最终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教师节奏训练能力有待提升

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方能实现好的节奏训练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学校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部分音乐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而难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节奏训练,最终影响了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法

在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加强节奏训练,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笔者在执教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点对策,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节奏训练:

(一) 节奏基础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基础可以说是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节奏的基础训练开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节奏训练的终极目标。首先,拍子、重音练习法。从根本上讲,拍子、重音是节奏训练中的基础方法。在训练之初,教师首先给出两个小节的稳定拍子,然后给学生制定一定的节拍规则:如迈左腿时强拍。通过这种简单的、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对强拍和弱拍有更加清楚的认知。之后,教师再加快练习节奏,提升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其次,音符时值练习法。音符时值训练法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提升学生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通过肢体动作表示不同的音符。如四分音符时向前走一步;八分音符时左右扭扭腰。教师在初始训练时,可以放慢速度;随着训练的成熟,教师可以加快速度,让学生结合教师的音符做动作。这样的节奏训练法,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 游戏训练法

小学音乐的节奏训练,不应当是单一的、枯燥和乏味的,而应当是有趣的,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节奏,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鼓声训练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训练的方式也很简单:让学生围着教室行走,而教师击鼓。学生的脚步应当与教师的鼓声一致,鼓快则快、鼓慢则慢、鼓停则停,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应当将结合教师击鼓的节奏进行拍手。这样的节奏训练,对于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 自制乐器自主训练法

在学生的生活中,音乐的“乐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加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利用敲击、敲打发出的声音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例如,在打击乐器上,筷子敲击饭碗、铅笔敲击铅笔盒等,都会有强烈的节奏感。又如,教师指导学生在铅笔盒上绑上橡皮筋,然后敲打,便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节奏训练。

综上所述,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骨架”。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学习效率,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而在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基础训练法、游戏训练法以及自制乐器训练法等形式的灵活运用,创新音乐节奏训练的形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乐感。

参考文献:

[1]潘海兵.浅谈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J].新课程,2013(08).

[2]何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9).

[3]丁英英.流淌在课堂中的那股清泉——谈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0).

作者简介:

黄瑞兰,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节奏教学小学音乐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童谣节奏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