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

2018-08-20 09:33王艳霞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解决措施心理健康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单方面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辈等抚养的未成年儿童,这些长辈老人则负起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责任,由于留守儿童很难享受到正常家庭的教育和关怀,从而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诸如社会问题和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等,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在对近三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趋势做出研究,但是在最大的程度上还是希望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解决措施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地推动下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为了寻求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人们都向大城市等发达的地方涌进,大部分农村青年和壮年涌入城市。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把孩子留在乡下,因为他们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特殊的少年群体在农村地区形成,总的来说还是分布在较落后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时将孩子留在农村同爷爷奶奶辈生活的未成年人。

一、 国内现状研究

近年来,“留守儿童”已成为热门词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社会针对该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但是“留守儿童”的相关的学术理论还比较模糊。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术定义,不同的专家有着不同的想法,从而造成许多方面研究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最先来源于《留守儿童》文章,该文章发表于一篇杂志中,是对“留守儿童”最初的明确认知。基于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给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定义为“留守儿童”。近些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但是在十年之前或者说是现在会因为定义的不明确而引起争议,中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农民工潮”现象是由“留守儿童”的定义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与其他相关学科也不尽相同。

1. 父母外出的数量:在留守儿童相关的定义概念中,父母外出标准的明确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在学术界一般性的理解中,“父母双方或者是单方面的外出务工”为父母外出的界定標准。然而,一些学者对外出打工父母的人数定义存在争议。具体的争议主要存在于父母两者的外出情况,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界定需要父母都外出打工。但是,一些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界定进行了一定的标准限制,只要父母中的一个外出打工,孩子就属于留守儿童。

2. 父母外出工作的时间长度:在查阅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献后,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资料和文献对于父母外出时间的长短没有具体的明确。一般来说,留守儿童概念的划分以“长期”这一不确定的时间来概括。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进行了明确规范,吕邵清和叶敬忠的标准界限分别为:半年、4个月以上。

3. 儿童的年龄定义:在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中,留守儿童的年龄存在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研究者限制他们的年龄上限。但是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使用儿童的年龄范围来进行定义,即12岁以下的儿童。但以年龄作为定义的依据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它也被定义为14岁以下,或16岁以下或18岁以下,具体的年龄段还没有具体确定下来。还有笼统模糊地包括一些特殊的儿童,这其中就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在校学生。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为孩子划定了年龄的下限。

4. 儿童的现在居住地址:因为我们在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所以在研究和报告的过程中必须体现“留守”这一重要的关键词。因此,可以通过“留在户籍所在地”“待在家乡”对儿童的生活场所进行界定。在儿童生活场所界定标准中,隐含着其经济条件含义,即经济发展落后,较为贫困。“留守”这一概念在理论上进行具体的明确,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二、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1. 营造充满亲情、关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些研究表明,相较于父母都外出务工的情况,父母一方在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因此,父母双方在外出务工的问题上,可以选择一方外出,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和陪伴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的父母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孩子心理变化给予足够地重视,积极向学校以及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对孩子给予尽可能的关心。外出的父母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如果父母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即便是远离父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发展,也会得到健康的生活。

2. 多方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与家庭的努力,社会群体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媒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引起足够的重视,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要注重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必须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孩子父母外出务工,这些任务大多数还是由教师和长辈来完成。教师和长辈可以从诸如加强心理教育以及引导,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激励,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 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问题,但是这种现象还在部分地区存在着,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姜超.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干预措施[J].青春岁月,2017(7):180.

作者简介:

王艳霞,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达川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解决措施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