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吝啬你的赞美

2018-08-22 10:20黄明生
考试周刊 2018年7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激励赞美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而课程评价是落实课程的重要手段,对后进生的评价尤为重要。关注后进生的评价要从尊重学生入手,寻找亮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赞美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评价;后进生;激励;赞美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科学、正确的课程评价,是落实课程的重要手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对于优等生,因为他们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出色,教师给予他们评价肯定是以赞美居多,他们也很容易从教师的赞美中找到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相对于后进生,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缺陷、不足,教师往往吝啬对他们的赞美,而是以批评、指责居多,久而久之,他们越发失去自信,最终可能成为问题学生,这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品德课教师,对后进生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少点指责和批评,多点赞美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不断进步,逐步摆脱“后进”。千万别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指责、呵斥,让儿童产生一辈子的阴影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注后进生的评价,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尊重学生

关注后进生的评价,首先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如今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也好,各类教育理论也好,都强调要尊重学生,但往往知道的多,做到的少,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尊重更是屈指可数。

(一) 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后进生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才能对他们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给学生真正的尊重和关爱。从而增强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我班上有一个叫韩文财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母亲去世,父亲爱酗酒,从小缺少关爱,性格较孤僻,智力水平也较低,不爱学习、上课爱做小动作,还经常跑出教室,在语数等科任老师眼里就是属于后进一类的学生,认为他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作为品德教师的我,正因为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我并没有把他当成后进生来看待。虽然学习不好,并不代表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好,就算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我相信也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我和他自己的努力改正过来的。正因为我对他特别关注,经常激励和表扬他,他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在劳动方面表现特别突出。

(二) 尊重差异

尊重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俗话说得好:十根手指有长有短。作为学生个体,各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允许这种差异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都是优秀或者所有的好行为习惯,思维特征等都一致,这也是不可能的。其次,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中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评价学生,可以实行分层评价。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如:你说得真好,但如果能这样或那样就更好了;对后进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你今天的表现真好,相信你下次还能表现更好!通过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内心绽放灵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最终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 宽容错误

尊重学生,必须宽容学生的错误。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性格上的胆小、爱哭、发脾气等等,特别是后进生,这些毛病更是常见。对于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有宽容之情——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这里所说的“宽容”,绝不是指对学生放任不管,任其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符合要求的给予表扬、肯定,反之给予恰当的批评。对于后进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而缺点则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后进生的错误。

二、 善寻亮点

(一) 欣赏学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闪光点。要想多发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亮点,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如何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优秀。就比如我前面所说的韩文财同学,虽然语、数科学习不怎么样,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劳动,班级的垃圾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倒的,我觉得他也蛮可爱的,经常鼓励班上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爱劳动的好品质,当然他也在我的鼓励和表扬下,劳动表现一如恳切既往的好。

(二) 放大亮点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后进生就好比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或是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晦涩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亮点的“慧眼”,从多方面发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亮点,用放大镜的方式,让他们的亮点放大、放大、再放大,让班上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让他们自己感受到,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好学生。如果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欣赏和正确评价,那么他远离后进就越来越有希望了。

三、 赞美为主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儿童发展,所以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评价更应以激励为主,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赞美。

(一) 精当的语言评价

无论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激励性话语,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性评语,都离不开教师精当的语言评价。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取得某些进步时,一句“有进步!祝贺你!”,无疑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更多的投入;当他们课堂回答问题正确时,“答得多好啊!多么富有独创性!我真为你感到骄傲!”这些赞美之词更可以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 丰富的肢体语言评价

肢体语言包括手势、表情、眼神等。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我们可以用掌声、点赞手势、与学生握手、抚摸头等方式激励和鼓舞他们;对于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们可以用惊讶、惊喜、兴奋的表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欣喜;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我们可以用眼神告诉他:来,大胆些,你行的,老师在等你。他在教师眼神的鼓励下,慢慢把手举起来。肢体语言评价往往比纯粹的语言评价更有实效性,更易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所接受。

(三) 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这是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成长资料袋收集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都是儿童成长中好的方面的材料,非常具有激励作用,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后进生他们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陷与不足,在教师的评价中经常处于弱势,自信心不足,而成长记录袋收集的都是他们好的资料,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最好展示,这对增强他们自信心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善用成长资料袋评价。

小学品德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兒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课程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关注后进生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小学品德科教师,在育人方面任重道远,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不断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明生,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瀚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激励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