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18-08-23 03:13葛丽雅陈志英金可吟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梗阻性胆总管黄疸

葛丽雅,陈志英,金可吟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浙江 路桥 318050)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多数呈现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淤积、胆汁排泄不畅等,胆道有利于细菌的入侵和大量繁殖[1],导致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本研究通过对2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黄疸、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体征;(2)通过腹部CT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3)患者状态良好,可耐受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前存在感染、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等患者。本组286例,男111例,女175例;年龄40~85岁,平均(56.8±8.4)岁;既往胆道手术史68例、ERCP史41例,合并梗阻性黄疸51例;根据培养结果,其中胆道感染150例、无胆道感染13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实施ERCP手术,在内镜下高频电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大胆管开口,并注入照影剂显示胆管轮廓,注入造影剂前要弃去最先抽取的5ml胆汁。再抽取5ml胆汁放入无菌试管,送往细菌室进行琼脂平板接种培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数、入院APACHE II评分、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免疫功能、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胆道感染情况、感染病原菌等。出院标准:所有患者经手术取石后,对于有感染的病例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超声或CT复查后预后良好者方可出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

2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确诊为胆道感染的有150例,感染率为52.4%(150/286)。150例胆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1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60.0%),革兰阳性菌56株(32.0%),真菌14株(8.0%)。

2.2 胆道感染组与无胆道感染组单因素分析

胆道感染组与无胆道感染组在感染相关因素上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明年龄60岁以上、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梗阻性黄疸、结石数、APACHE II评分、空腹血糖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胆道感染组高于非胆道感染组(P<0.05)。

表1 2组患者各相关因素比较分析结果[n(%)]

2.3 影响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存在胆道感染(是=1,否=0)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筛选有意义的8个因素(是=1,否=0)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梗阻性黄疸、APACHE II评分高、免疫功能低下均为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Logistic逐步回归

3 讨论

3.1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病因机制

胆总管结石是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胆道中的结石、胆汁、胆泥、粘多糖复合物等造成胆道梗阻、胆汁淤积,胆囊压力升高,这为病原菌的粘附及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2];此外,胆道结石会造成胆囊黏膜受损,胆道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使得患者机体清除能力、抗炎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机体内致病菌的繁殖。但胆道结石、手术、ERCP操作等影响会破坏胆道的正常屏障,从而导致胆道感染。本研究发现胆道感染发生率为52.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这与彭菊花等人[3]报道的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发生率47.8%较为接近,这也说明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很高的胆道感染率。

3.2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组研究表明,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子从高到低分别是APACHE II评分高、既往ERCP史、既往胆道手术史、高龄、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低下。(1)APACHE II评分。该评分作为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危重,脓毒血症、菌血症的可能性较大[4],对于5~8分者应高度怀疑胆道感染;(2)既往ERCP史。ERCP是较为常见的侵入性操作,其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9.8%,包括胆道感染、穿孔、出血、胰腺炎等[5],胆汁引流不充分也是引起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3)既往胆道手术史。胆道手术会导致患者胆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患者胆道吻合口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等[6],容易造成胆道致病菌感染;(4)高龄。60岁以上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胆道防御能力减弱;此外,老年患者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液、胆汁分泌明显减少,增加了肠道内细菌逆行性进入胆道的风险,导致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5)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可引起胆管急性梗阻,促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迅速升高,当其超过胆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即可使肝内、外胆管的黏膜屏障发生程度不等的损害,为细菌侵入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7];(6)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术前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风险较大。

3.3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的临床建议

本组研究提示,APACHE II评分5~8分者应高度怀疑胆道感染,应尽早采取进行ERCP诊治、抗感染治疗等;ERCP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尽早发现感染并治疗;胆道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进行腹腔引流液培养,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尽快实施经皮肝胆引流术,及时清除梗阻,并进行术后管理;对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指标达标后再进行手术。

猜你喜欢
梗阻性胆总管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