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在幼儿游戏中的渗透

2018-08-23 11:13陈启立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瓶盖规则概念

陈启立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其中也蕴藏了不少数学教育的契机。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摆脱枯燥抽象的数概念,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一、设计富有情境的数学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情境来展现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在角色游戏中捕捉到了幼儿认识时间概念的案例。在超市、医院、理发店等,店员会随着游戏的进行和推移喊出:"开张咯!""吃午饭啦!""下班啦!"等表示时间概念的字词,并按此表现出相应的游戏行为。在娃娃家,"妈妈"会按游戏进程为"宝宝"和"家人"做出一日安排--"起床啦";"睡觉啦";"客人来啦";"做饭啦""吃饭啦"…… 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复习巩固了日常代表性时间的概念。在排队等待银行取钱+的过程中,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的空间方位,逐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在“認识数字”活动中,“好吃的汤圆”游戏里,我以幼儿团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情景,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快乐的感受到数的形成;在“小小旅行家”游戏中幼儿从领背包、上车、烤鱼等情景中感受数的序数、排列、守恒,幼儿愉快的学习数学。

案例再现:“开火车”游戏是复习“数的加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游戏开始老师说:

“呜呜呜……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集体说“火车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题卡,幼儿要很快算出答案说“火车火车X点开”。数学教育就这样渗透在了幼儿的动作、语言、思维等各个活动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模拟情境中运用材料,自然地完成分类、添加、平衡、拼凑等动作,逐渐建构大小、多少、前后、左右等数概念,甚至还在"货币买卖"中巩固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不仅可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更增加了幼儿之间互相纠正错误数概念的机会。教师也能通过观察角色游戏中幼儿间数概念方面的争议,及时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对幼儿进行帮助指导。

二、把握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契机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皮亚杰指出:孩子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大量的摆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积累经验,使孩子在玩中快乐的学习。在大班幼儿学习“数的组成”时,一般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如“翻翻乐”“套彩环”“分纽扣”“凑点子”等组成类的游戏,使幼儿在翻、套、分、凑的探索操作过程中理解组成的意义,达到寓教于无言中,幼儿能主动的建立起数概念,也在游戏中使规则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操作材料,进行模拟的社会活动,数学教育就这样渗透在了幼儿的动作、语言、思维等各个活动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模拟情境中运用材料,自然地完成分类、添加、平衡、拼凑等动作,逐渐建构大小、多少、前后、左右等数概念,甚至还在"货币买卖"中巩固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不仅可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更增加了幼儿之间互相纠正错误数概念的机会。教师也能通过观察角色游戏中幼儿间数概念方面的争议,及时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对幼儿进行帮助指导。

三、设计与锻炼相结合的运动型数学游戏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运动正好满足幼儿的这一特征。在序数、排列和相邻数的学习中,“跳数字房”“投骰子”等运动型数学游戏幼儿常在自由活动进行。幼儿自由组合一起玩,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玩的很开心。 除以上游戏,我们还归纳总结出富有故事情景的、教具示范类等游戏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游戏兴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规则意识提高很快。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在活动中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幼儿数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游戏的兴趣。教师恰当的引导与提示鼓励语也将影响幼儿游戏规则意识的养成和执行能力的强弱。

1.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支持性,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如在探索的组成活动中,在游戏“分分乐”操作时教师说“今天要和瓶盖宝宝游戏,我们该怎样请出瓶盖宝宝呢?”幼儿立刻明白取放瓶盖应轻拿轻放、整齐摆放。老师接着说“瓶盖宝宝喜欢和爱护它、不影响别人的朋友一起游戏,请把瓶盖宝宝分成两份可以有哪些办法?”幼儿听清了操作要求,也知道了操作时要爱护材料、不发出声响,不影响同伴,这样规则意识在自然中慢慢养成。此外,教师还应提示幼儿摆放应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知道先拿什么、后拿什么,最后有序的放回原位等。活动中老师还应以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提示语及时的鼓励支持遵守规则好的幼儿,如请遵守规则的幼儿先来回答,适当的利用小奖品来激发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体验遵守成功的喜悦。

2.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教师应发现并关注角色游戏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这是一个很大的闪光点。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可以在材料投放、情境设置、游戏讲评等方面体现出教师对角色游戏中数学教育契机的关注度。)首先,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学习,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发现、思考和建构。同时,角色游戏中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开放多样的操作材料,也能促进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在活动中观察幼儿规则的遵守情况,如果个别幼儿违反了,教师应及时用语言进行暗示,以提示幼儿遵守规则。这时老师会说“只要你也用耳朵专心听,就会把别人的本领学到了,这样就会越来越聪明。”教师用语的暗示性及时的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促使幼儿愉快遵守活动规则,既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又保证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瓶盖规则概念
设计巧妙的瓶盖
巧开瓶盖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水瓶盖药丸小盒
古代的时间概念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二则
省力阀门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