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2018-08-23 11:13李安绪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语文

李安绪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应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相结合,就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必须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有趣事物充满兴趣的特点,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本文就对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趣味性教学的实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教师只要大胆创新,采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手段,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便能够发挥出趣味性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把握好趣味性教学的“度”,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不偏离主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趣味教学才是真正成功的、有效的教学。

一、趣味性的课程导入

趣味性教学应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在一堂课的起始,学生们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如能够在该环节通过趣味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将会为有效、高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尽量采取新颖的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讲故事、猜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在教学的开端就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如今,多媒体已经彻底走入了课堂,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多媒体也由于具有多样化的展示功能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因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的导入能够起到趣味性教学的效果,打下课程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夏季中荷花盛开的优美景色。在直观、优美的图画引导下,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跟随课文内容的描写进行积极的想象,他们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荷花美景图,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情感得到了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能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1]。

二、趣味性的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在学生的认知中是十分枯燥的,这是因为教师过去采取的朗读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在朗读环节,基本为教师先演示朗读,随后要求学生跟读、自读、默读,学生丝毫感受不到朗读的乐趣,更无法被文章打动,产生情感。创新朗读教学,增强朗读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促使他们与作者和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例如教杜甫的诗《望岳》,除了能读出语气、节奏外,还要以表情、动作达意。如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学生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如前一句目光可随着手势的上升而直至有仰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气魄,朗读兴趣大增,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提供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更多作家、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讲到陆游时,给学生介绍陆游和唐宛间的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给学生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故、成语、民俗或者神话传说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趣味性的阅读教学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四、趣味性的延伸教学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4]。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引领趣味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通过创新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上的互动,探究缩近师生间的交流距离,有助于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趣味化,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晓迪,董曉艳,张绪英等.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J].新课程,2014,2(9):10-12.

[2]赵艳虹,俞加云,胡安平等.浅议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1(4):5-9.

[3]朱晓琼,张佳泽,于国刚等.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4,27(8):15-16.

[4]王声萍,李灯双,刘佳鹏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9(7):9-11.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浅谈趣味性儿童音乐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