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材

2018-08-23 11:13刘铁坤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刘铁坤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部分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自主创编。在创编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所选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活动主题有研究价值,又趣味横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创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好玩》的教学内容,一部分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编。自主研发的课程内容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根据各地区生活环境的不同,创编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创编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所选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活动主题有研究价值,又趣味横生。如果创编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参与,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在创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以《翻转纸杯》一课为例来谈一谈。

1、“知”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要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它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围绕学生学习过,最好是本年级学习过的知识点,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或者是游戏时出现的问题,提升学习动力。

在确定《翻转纸杯》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是考虑到在五年级上学期北师大版教材《2的倍数》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的特征及简单的应用。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翻转纸杯的情景,但只是研究一个纸杯翻转次数与杯口朝向的关系。因此,翻转纸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很容易让学生把翻转纸杯的原理与数的奇偶性联系起来。其次,翻转纸杯与生活联系密切,随处可见,随时可以操作,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这节课的收获与家人和小伙伴进行交流,容易操作,神奇有趣,这样的教学内容,一开始就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2、“趣”字当头,引燃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课程都不例外,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思维活跃,愿意探究。我们的课程内容的创设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玩中学,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翻转纸杯》一课,在教学伊始就以一个小游戏进行导入,通过这个小游戏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强烈兴趣,课程还没开始,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整堂课中都是通过自己亲自操作,记录结果,探究规律,当实际操作的结果与自己想象的结果不一样时,课堂上就会发出喝彩声,熟悉的纸杯翻转却不断的带给他们惊喜,学生在学习中笑逐颜开,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3、“研”為核心,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比知识教学更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同时也更具有思考性和科学性,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意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

《翻转纸杯》一课中,杯口朝向不仅仅与杯子的总数有关,还与每次翻转的杯子数有关,联系紧密,不通过研究不容易发现规律。这样的内容给学生带来挑战和惊喜,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主动采用了已经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有“的”放矢,实现高效教学

数学实践活动课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它与知识教学是一脉相传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数学课的一种。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数学实践活动课虽然没有学习新知的任务,但是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更高。所以,在创编数学实践活动课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

《翻转纸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充分调学生,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实践等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方法最优化的数学思维。

4、加强互助合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我 ,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自己。

5、抓住拓展活动课的机会,追求”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对数学学科的一种延伸,关于翻转纸杯的原理不能在课堂上全部解决,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这节课虽然要结束了,但翻转纸杯的研究并没有结束,请大家以“翻转纸杯的原理“为主题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两周后,我们数学课再见,好吗?使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跟深入思考,通过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持续的学习。

数学实践活动课超越了书本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问题,深入自然情境,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基地,培养思维能力的沃土,提升创新能力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娟.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6(30)

[2]华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J].教育科学.2018(01)

[3]李根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