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态课堂 彰显学生个性

2018-08-23 11:13马婧琪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个性

马婧琪

摘要: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态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生态课堂展现评价的生命活力,生态课堂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境。

关键词:生态课堂;彰显;个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脑袋真正“动”起来,教师应当从“自我为中心”走向“师生平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张扬自我、释放自我,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绽放自己,展现他们生命的活力。

一、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想不想学,是不是主动地去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果学生喜欢他的老师,那么他也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我平时和孩子交朋友,课下和孩子们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一起猜脑筋急转弯,有时和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动漫,有时和他们一起听听音乐。这样一来,孩子们和我无话不聊,真正成为了好朋友,由于我们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因此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上课时我游刃有余,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生态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蕴藏了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经历复杂的认识过程,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决定了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应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材,走入现实生活中,使课堂活起来。

例如,“克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探求知识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及作用。

师:这个西瓜约有几千克?

生1:这个西瓜约有5千克?

师:这袋洗衣粉约有几千克?

生2:这袋洗衣粉约有2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了!(从袋子里拿出一块饼干。)这块饼干约有几千克?

(学生发笑。)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笑呢?

生3:一块饼干用千克不太合适。

师:这块饼干有多重,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4:克。

合作交流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过程中,同学间既可以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可以把自己的觀点鲜明的表达出来。课堂上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不能解答的才让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能动手操作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能独立探究的就让学生独立探究。课堂是合作探究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小组合作上要做出大胆的尝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地创建“生态课堂”的学习氛围。所谓生态化课堂就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本性、顺遂生命的独特性,善待差异的教学,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早已不适合于我们的“生态课堂”的需要。我们需要的是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认识获得知识。

三、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与所处环境存在不同,即使面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也会不同的。我们在课堂上讲解和提问太多,其实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候还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会阻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受到了抑制,更谈不上愉快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教师出示6个苹果,提问:每2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两学生上台摆,其余同学认真观察他们摆对没有?摆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回答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谁能说出这个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2)如果不是6个苹果,是7个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两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用学具摆,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苹果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回答不能再平均分,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分物品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思考后指回答)也就是一种情况是把所有的物品都分完而且没有剩余,另一种情况是把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物品数量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通过生活中的分东西的情景再现,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及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生态课堂展现评价的生命活力

责备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而赏识、成功激励犹如水的载歌载舞,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全面评价,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实践课确定起跑线一课”时,我先让他们在教室里自学书本上的内容,认识跑到与跑到上的各种标志及确定终点线,我把他们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带学生到运动场实地开展“设计起跑线”的实践活动,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探究新知,我特设立积极探索奖、最佳合作奖、成功奖等,努力让学生展示了自我,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当然,学生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挫折,这时我在学生身边帮助他们找到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激励学生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体验成功。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都要给予鼓励。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认识获得知识。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彰显个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素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生态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的智育才得以真正发展,学习能力才得以提高,新课程实施才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个性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