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中陶瓷的思想对清代珐琅彩的影响

2018-08-23 11:13曾丹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清代

曾丹

摘要:我们今天看到的《考工记》,它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又名《周官》,是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通篇贯穿“和合”思想,这以思想最明确的表述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我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史,都遵循这一议案则和标准。

关键词:考工记;珐琅彩;清代

引言

大清历时260多年,在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生产在产量和工艺技术上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堪称盛世。景德镇窑是中国清代瓷器水平的代表,并且也是官窑最高水平的代表。康熙19年开始,官窑才正式烧制变得规范,并且逐渐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是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以来所有的品种特点,后又创新了很多的品种。珐琅彩就是清代康熙朝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种。那么康雍乾三世的珐琅彩之间的区别和特点是什么?《考工记》中的思想又对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 珐琅彩的工艺与材料

珐琅彩是清宫专用的釉瓷。它以其洁白细腻的质感,鲜艳的色彩,亮丽的色彩,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清代王妃的喜爱,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珐琅彩所用彩料是紧扣彩料,当时叫“洋彩”,是在不透明的白色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制成红、黄、蓝、紫、白、黑、绿、胭脂等色,因珐琅彩料中含有硼酸盐和硅酸盐,彩画时要用“多尔门”油调和(这是西方油画传统技法)。与釉中所用的低温颜色(如釉质中的黄色)不同,锑被用作显色剂,而传统的黄色是由铁制成的。胭脂红是由油制成的金色红色,传统的五色红色是明矾红,用水调制。烧成的珐琅彩纹有一定的厚度,故名“堆料”,具有透明比例的质感(俗称“料彩”,“料”是指一种低温玻璃),又有丰富的色阶,层次清晰,类似油画效果。

2 康雍乾三世的区别

珐琅彩瓷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最精,但风格不同。

2.1 康熙珐琅

康熙珐琅是清代珐琅的早期阶段,所以在工艺、纹饰、材料和画法都与雍正乾隆时期略有不同,但是其特色鲜明,其装饰完全模仿铜胎珐琅。容器通常由蓝色,黄色,绿豆,紫色等制成。器形多为瓷盒、瓷壶、瓷盘、瓷碟、瓷碗和瓷杯。瓷瓶较少,更没有大型器形。花型以大花大叶为特征,常见于莲花、菊花、牡丹、玫瑰等图案。纹样冰裂纹。从传世事物上看,珐琅彩纹样一般多饰在器物的外壁,内里与圈足处施高温透明釉。器底有胭脂红或蓝料“康熙御制”二直行四字楷款,个别的则为阴文刻款。现今多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2 雍正珐琅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装饰与康熙风格迥异,绘画逐渐摆脱了消防铜胎画珐琅的风格,形成了雍正本朝的特征,初其中一部分色地珐琅彩还带有一些康熙遗风外,大部分珐琅彩直接在白地上绘画,釉质细腻坚致,釉面晶莹洁白,具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征。其器形大多为瓷盘、瓷碗、瓷茶壶和瓷花瓶等小型瓷具。现今多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少量物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雍正珐琅彩的白瓷仍是从景德镇运到北京的,但是其也有一部分白瓷是宫中的旧瓷器。雍正珐琅彩的呈色比康熙珐琅彩进一步增多,画面更加艳丽丰富。

2.3 乾隆珐琅

乾隆珐琅基本上继承了雍正时期的风格,但在雍正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画面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绘画景观更注重透视的变化,人物的面部渲染具有西方油画的装饰效果。除了传统图案之外,以西方油画作为摹本绘画的纹样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上。画面构图比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更加的繁复,一件珐琅彩瓷器上往往有多组图案,在层部最多可达到七层纹饰。器形种类丰富,较少出现双连瓶和长方盒。部分器物与雍正时期的风格一样,也有书、画和印章三者的结合。器底以“乾隆年制”四字蓝料款较为常见。

总结清代康雍乾隆三个历史时期陶瓷的特征为:康熙建勇,雍正别致,乾隆奢华。康熙时期的装饰纹样多为人物,雍正时期的装饰纹样为花鸟,乾隆前期尚精奇玲珑,晚期更加注重模仿西方。

3 珐琅彩的特点

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步骤繁琐,到嘉庆年间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多为牡丹纹和莲花纹,虽有花却无鸟,因此显得单调。而雍正则多数以繁花作为装饰纹样,山水、人物也有。当时极为流行的是诗画相结合的画面。雍正时期的绘画工匠的书法功底深厚,常常题诗的句前、文后都写着有红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文字又常常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照应,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珐琅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高峰,继承了中国千百年来制陶技术的优点,从制作胚胎,到绘画釉面,其工艺技术都是超群的。因此在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传世佳作的珐琅彩瓷。珐琅彩的制陶工序和用料是其他瓷器的制陶法不可媲美的。珐琅彩的绘画工匠不是一般窯厂里的画师,而是宫廷中绘画技术一绝的御用宫廷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说是清朝时期的制陶技术的最高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准。

4 珐琅彩的兴衰概括

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绝世瑰宝,是极其珍贵的皇家御用瓷器,从创烧到衰落的二百年间都仅供皇室使用,深受帝王家的喜爱“庶民弗得一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地位可见一斑。用景德镇的半成品在北京进行二次烧造,民窑几乎没有,百姓也不知道,至民国三年故宫第一次展览后才被众人所知。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惊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很少有流入百姓人家,至为珍惜,因此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珐琅彩色价极高,在任何时候都有仿制,最多仿的是民用窑炉。对珐琅彩的模仿,多方面是不能完全模仿的,第一,民窑不能完全模仿官窑的制度,否则就会违章杀人,普通官员也不敢使用完全模仿的东西。除非这个装置来自皇帝的赏赐或犒劳,否则它只能被秘密地复制以牟利,而从不敢公开模仿它。清末,特别是民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景德镇的御窑被彻底解散。

结语

综上所见,《考工记》的“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均对清代珐琅彩瓷器的创造和衰落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皇帝喜爱则为天有时,景德镇资源丰富则为地有气,优选胚胎与画料则为材有美,精湛工艺则为工有巧。珐琅彩瓷器的出现绝非偶然,是谓“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产物。其的兴盛遵循《考工记》中的“和合”思想,加之深受帝王家的喜爱,因此珐琅彩之所以为旷世精品也不无道理。

参考文献:

[1]王国丙.《元明清瓷器鉴定口诀》[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

[2]唐译.《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国瓷器》[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年.

[3]周丽丽.《中国名瓷欣赏与价值》[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4]骆文亮.《中国陶瓷文化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5]魏中.《陶瓷卷》[M].北京工大.2015年.

指导教师:章萌,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