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
——禅文化酒店设计项目分析

2018-08-28 08:31余敏
西部皮革 2018年16期
关键词:滨水禅宗景观

余敏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1 设计理念

1.1 地域文化

蒙山(MOUNT MENG),古称“东蒙”、“东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养生长寿地。蒙山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发祥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西周时期颛臾王曾主祭蒙山,这里留下了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苏轼、康熙、乾隆等帝王圣贤足迹。蒙山森林覆盖率达98%,2014年蒙山被评为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入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名录》。

1.2 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禅宗文化,可以分为经典(禅文)、思想(禅语)、诗歌(禅诗)、书法(禅书)、绘画(禅画)、音乐(禅乐)、武术(禅武)、中医(禅医)、农耕(禅农)、素食(禅食)、茶道(禅茶)、慈道——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禅慈)、孝道(禅孝)等若干种类。

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在漫长的流传和民族化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旧有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之一。隋唐时期相继成立了各大佛牌宗教,其中以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三宗最富有民族特色。中国禅宗奉北魏时来华的印度僧菩提达摩为初祖,奉此后的慧可、僧璨为二祖、三祖,然而据历史实际情况考察,这只是禅宗的史前期。生活在唐前期的道信、弘忍先后在湖北黄梅传法,创"东山法门",标志着禅宗的正式成立,被奉为四祖和五祖。此后,慧能从弘忍受法后回到曹溪(在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创立禅宗的南宗,被奉为六祖。与此同时,在北方广大地区流传的则是以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南宗传播迅速,在唐朝爆发"安史之乱"(755-763)之后,随着北宗的消亡而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

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后期的一百多年的期间,中国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是慧能法系的南岳怀让一马祖禅系和青原行思一石头希迁禅系从湘、赣两个流域崛起,迅速传播到各地,并且形成很多传中心。成为后世禅宗主流的禅门五宗正是从这些传法中心逐渐产生的。

1.3 设计思路

结合地域文化与禅宗文化的特点,主设计师围绕“简”、“朴”、“雅”、“静”、“融”、“隐”六大中心思想进行设计,所谓“简”意为避繁就简、“朴”意为返璞归真、“雅”意为清新素雅、“静”意为廉静寡欲、“融”意为浑然天成、“隐”意为潜山隐市。整体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外部景观欣赏自然,度假酒店结合自然,内部景观诠释自然。尊重环境,让建筑放置在山水交接处,让环境在建筑中流淌。

修建主题建筑,在建筑形态上,与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人工的痕迹融入自然形态当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简纯粹,可以选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为主,突出浑然天成、返璞归真的中心思想。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从景观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以及注重人为活动等特点出发,建设具有禅宗文化风格的园林景观,具体包括坐禅平台、水中禅修平台、木栈道、亭、廊等,供客群静坐、休闲、体验、观景等。

采用因地制宜设计原则、坚持可持续设计建筑规划、保护沂蒙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抬地式及杆欗式设计”为主、保留现有竹林并加以扩植形成竹海,主材选用本土草木、竹子、石材、夯土墙材料,辅以玻璃材质,运用于建筑立面,创造出材质的不用组合对比,碰撞出乡土记忆,回应地域文化、气质、形态。

2 项目概况

2.1 区位分析

本项目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和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项目位于蒙山风景旅游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宝贵的富氧资源,为本项目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2 交通分析

本案基地河对岸有柏油路贯穿,路况较好,沿路有较大停车场,可加以改造利用,次要道路为2-3 米宽水泥路,通往基地内部。项目基地总面积约53000 平方米。

2.3 现状分析

本案基地地处山地之间,东靠山体,西临水系,山体以石头为主,水系较小,局部有水坝形成的大型水面,基地内有部分民宅,植物不多,较为原生态。基地现状石头较多,且有局部竹林,不利于大规模的开挖及推平。如图所示,项目西北侧有闲余的山门和停车场,西侧与南侧水系包围项目红线,其中南侧有部分水系贯穿项目内部,可以加以利用,西侧外部沿现有村落、停车场和山门有一条主要道路。

2.4 高程分析

本案基地地块内南部临水部分较为平缓,北部地形高差较大,整体地势呈北高南低,高差为37米,东高西低,高差为17米,向南向西都具有良好的视野。

3 方案设计

3.1 头脑风暴

本项目最大的设计难点在于地形复杂,且现有宅基地不可拆除,于是我们以因地制宜、保护沂蒙山生态环境的原则,并结合地域文化、禅意文化的设计思路,保留原有宅基地,在原宅基地4处加2组建筑组团,共六组建筑组团,寓意禅宗大祖,形如“花开五叶”。

3.2 总体规划

总共设置22处功能节点,由南至北依次包括无门关(主入口)、山水间、晨禅田趣、接秀山房(接待中心)、明心净性处耕作、万象合院、濂溪乐处、沐云水阁、泳池禅浴、指月、三千世界、高山流水、竹林悟禅、瑜伽禅修、登高坐禅、止语、停车场。项目用地总面积为533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97平方米,其中配套建筑面积1466平方米,客房建筑面积为2631平方米,总客房数42个,具体数据如下:

3.3 功能分区

在总体规划中,主要将项目基地分为五大区域,即公共服务区、山地客房区、合院客房区、滨水套房区、自然生态区。其中黄色区域为公共服务区、粉色区域为山地客房区、紫色区域为合院客房区、绿色区域滨水客房区、蓝色区域为自然生态区。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功能节点。

3.4 交通分析

基地红线东面地势陡峭、坑洼不平,有许多不可移动的巨石,并不适合爆破修路,故主要道路修建在基地内部,所选路段坡度合适,施工成本低,且交通流线十分通达方便。

3.5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中,结合建筑与地形,根据实际需求形成了三大景观主轴线,第一条红色的为南北走势、北高南低的中央景观轴线、第二条橘黄色的为东西走势,东高西低的建筑景观轴线、第三条蓝色的为沿项目西侧水系而成的滨水景观轴线,其中项目南侧接近主入口处有一条紫色的滨水景观次轴线。沿各景观轴线布置了形式各异的景观节点,并在其他建筑组团周围,设计了一系列配套景观。其中包括沂蒙竹海、中心叠水景观、地貌景观、滨水景观、流水景观、交叉路口景观、庭院景观等。

3.6 花开五叶

项目内部不可移动不可拆除的宅基地,成为了本项目的攻克难点之一,而主设计师们利用现有地形,巧妙地结合的禅宗思想,保留原有宅基地,在原宅基地4处加2组建筑组团,共六组建筑组团,寓意禅宗大祖,形如“花开五叶”。所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花开五叶很好的回应了“人与自然”的中心思想,建筑组团用做合院别墅,外部景观欣赏自然,度假酒店结合自然,内部景观诠释自然。正应和了苏轼《前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7 三千世界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文献记载:三千世界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谓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里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们称其做“三千大千世界”,山水间中的三千世界与此禅宗思想共通,其功能为滨水客房区,地处基地中心地带,东面有成片的中心叠水景观,北面有沂蒙竹海,向南可俯瞰整个禅修酒店风光。地理位置优越、功能齐全、视野开阔。立于其中可观山望水,看尽世间繁华,四季变化。

4 效果图展示

5 结语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曾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而禅宗文化作为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牌宗教文化之一,是非常值得瞻仰与弘扬的。本文详细介绍山水间——禅文化酒店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佛曰: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静。禅文化酒店不仅满足现代都市人所渴求的一方净土、一念清净,更直观的表现了禅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让人们加深对中国佛教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作者希望利用禅文化与酒店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案例,引发文化与设计思考。

猜你喜欢
滨水禅宗景观
景观别墅
禅宗软件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