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老火靓汤的精魂

2018-08-30 09:10夏晓露
北极光 2018年6期
关键词:老火西关光影

冒着“蒸汽”的土陶罐像一个祭坛屹立在舞台中间。土陶为瓦(汤)煲,一人多高,形如削了头的葫芦,大肚子,琥珀色外表,两侧粗大的半圆形锅耳和圆柱形手柄,造型憨厚十分亲切。这是广东舞蹈《老火靓汤》在舞台上的道具。烟气,从陶罐口升起,如出浴的淡妆女子,薄纱飞扬闪动神秘笑意升腾夜空。道具的夸张用来展现舞台效果,而其假相的逼真有带入感。柔和的光、缓缓的雾气与舞者肢体的交融。在轻音乐伴随下焦躁的心沉静下来,坐在暗黑的剧场中,只稍面对虚幻的光影,为生命找到片刻的喘息之机,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理由与名义。

土陶瓦煲在广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顶,味道诱人的老火汤就从这憨态可掬的大肚子中煲出来,给岭南人提供着饮食精华,它是粤菜的根脉。瓦煲通过泥土经过窑火燃烧成为广府人特有的炊具,带有土地的烟火气息,再经火舌反复搓揉粹炼彰显阳刚之气,其内汤水滚动着阴柔。煲与汤刚柔相济,火与水天人合一,煲出了天地精华,仿佛里面装着岭南的山水,浩然烟波,源远流长。

晚上我与舞友小梅从健身院练完舍宾舞蹈后,坐上地铁七转八转后在夜色中狂奔广州芭蕾剧院,为了7;30分准时看一场“广州市群众舞蹈创作精品展演”。群舞《老火靓汤》是其中一个节目,这支舞蹈曾获得全国舞蹈比赛“群星奖”金奖。

舞台上灯光迷漫,广东音乐琵琶、二胡、短笛、长萧合奏起乐,十几名女性舞者在一团团雾气中此起彼伏。宽大的喇叭水袖与围裙样裙摆加七分喇叭裤演出服,如岭南古代汉服。蓝紫与青绿,黄白与胭脂粉的绸缎在光影交错中发生着色彩与形的变幻,或荷或叶或风或云,或如缥缈的梦又或凝固的雕塑,把舞台装饰成鲜活的立体画。此时,汉代的《盘鼓舞》与之重叠分离重叠再分离,在“罗衣从风,长袖交横”中体会“浮腾累跪,跗蹋摩跌”。舞台背景为深浓的夜色,呈现历史的穿越感与深邃感,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在真实与虚幻中感受老广州的魅力。

灯光把色彩的层次以明暗光影投射在舞台,舞者手中薄如羽的红绸如祥龙瑞云翻腾旋转,与光影产生自然变奏,停折转合;又如莫扎特的《魔笛》将“火蛇”引入“祭坛”燃烧出神秘符咒。舞者以舞姿雕刻着光与影,光与影又以虚无的艺术动感勾勒出形与体。舞台靠光和影创造人物活动的开阔空间,将舞者以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在光影的交替中,以出、收、提、转、推、绕等一连串细腻圆润的舞姿展现情感美、韵律美,以及南粤神韵。

光影给人以梦感,如我们的灵魂再现,梦是可以扩展的,于投影下拉伸生命。

记得20多年前我刚调到广东,第一次去农贸市场买菜,当我独自提着一口刚买铁锅走在市场时,眼泪不自觉地涌进眼眶,感到家的温暖已很遥远。看到很多同母亲年龄相仿的阿姨,想起了在家乡时,一到周末就会陪母亲逛农贸市场,何等温暖幸福。可当我学会煲老火汤时,那些蒸騰的热气和熟悉的味道让我找到家的温暖。

广东人喝老火汤,因夏季炎热,土质水质湿热,煲汤水祛湿清热,久而久之就沿袭下来,又称广府汤。有时汤里放一点滋补药材,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虚实相当,多为药膳汤养生汤。广东人不同的时令、不同身体状况煲不同的汤,有祛湿热气的、泻火的、养胃的、补气的。老火汤主要用土陶来煲,要煲足3至4小时煲出原汁原味。

顺着绵柔的音乐,抬头仿佛看到西关小姐的花样年华,无数人物翱翔于充满光辉的巨大空间:“西关小姐但个个娇俏/你那美态犹如像弯弯月儿/白襟衣伴长裙飘飘又回眸一笑/知书识礼但觉重要/金山不会折其腰/西关小姐莫怪我轻佻/看你笑意犹如伴轻风送月影……”舞者借用粤剧中身体的倾、拧、冲、靠、俯等动作特点,并用夸张的嘴形在张合之间给观者传达故事主题。嘴形时而如含苞的红梅、时而又如盛开的杜鹃,仿佛西关大屋传来:“食饭罗、饮汤啦……”煲盖打开,一团团白雾升腾弥漫,萝卜煲猪骨汤浓郁的肉香让舌尖风生水起,无言的舞者传达给观者的是《老火靓汤》味觉与心灵感觉的契合……

作者简介

夏晓露:一级警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老火西关光影
Cross‐domain sequence labelling using language modelling and parameter generating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光影
光影
EATING MEDICINE
六安瓜片烘焙机械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素描西关
Optimal plot design in a multipurpose forest inven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