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9-01 01:50罗娟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废弃物农药利用

罗娟

(1.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2.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株洲412007)

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1—12月我国农药产量为6 065.2万t[1],其中农药表观消费量为5 527.1万t[2],而在这之中大部分是化学农药,占世界总施用量的1/3。随着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各种污染问题日渐凸显,比如,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回收体系混乱,监管不严等,使得农田污染问题变得复杂,令人担忧,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众所周知,农药包装废弃物大都属于不可降解材料,如果农民随意丢弃,将长期存留在环境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3]。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着手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诸如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德国、法国,他们的回收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4]。2015年,我国环保部发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中提及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模式,必须要坚持“生产者负责—销售者回收—使用者交回”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农户参与—市场驱动四方共建,最终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但由于农药污染物质具有随机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对其难以监控治理,对于这类污染问题的治理办法主要是对废弃物的回收以及循环再利用。

1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危害及现状

1.1 危害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材料主要是玻璃及塑料,它的稳定性、不透过性、防渗漏性等特性可以保证农药的正常运输和质量保证,但正因如此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逐渐显露——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首先,散落田地各处的包装废弃物形成视觉污染;其次,土地里堆积的包装废弃物形成隔层,阻断农作物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其产量降低;再者,进入沟渠的包装废弃物造成堵塞,难以清理。显而易见的是,包装物内残留的农药属于有毒物质,随包装物随机移动,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等造成直接污染,进而进入生物链,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长期和潜在的危害[5]。对整体空间环境来说,随意丢弃的废弃包装物是隐形的污染,尤其是对土壤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发展。

在我国,农药包装物包括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瓶、粉剂塑料袋、小型塑料桶等,其中塑料瓶所占比例最多,约占50%,主要为聚乙烯瓶、聚酯瓶和多层复合高阻隔瓶等。然而,我国对于农药包装物的质量标准要求很严格,《农药包装通则》(GB3796—2006)中提到,农药属于危险有毒物质,因此农药包装需要具有稳定性、不透过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防渗漏性等特性。对于这些包装废弃物,我国农民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其焚烧或者埋于土中,焚烧产生的高密度聚乙烯会造成大气污染,填埋的容器无法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美国有法律明令禁止对农药废弃包装物进行焚烧,但其在我国确是非常常见的做法。

1.2 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特别关注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工作提上议程。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深化“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加强农村人畜粪便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大力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争取财政支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制[6]。除此之外还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仍然缺少有效的处理机制[7]。

另外,对于包装的循环再利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比如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问题[8-10]、电子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问题[11-12],但少有学者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研究。相对于其他废弃物来说,农药的使用主体是农民,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存在随意乱扔的恶习,加之安全用药水平普遍低,回收和环保意识也不高。我国的制药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其产品规格各异,不利于开展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工作。由于农田呈网格状分布,道路交通不便利,加大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难度。农药包装废弃物本身剩余利用价值极低,而电池类废弃物相对来说回收利用价值比较大。目前看来,对于农业污染的防治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因此,如何提高回收效率,加强回收热情成为回收活动的关键。

2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问题

2.1 政府缺乏管理监督机制

在已出台的一些农药管理规定中,有关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部分不尽完善,并且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被制定出来,难以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因此国内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与此同时,大量废弃的农药塑料包装被非法厂商回收,制成其他塑料制品甚至是食品袋流入市场,存在安全隐患。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废弃物包装回收局面混乱,仅有的少数法规提到关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办法,但都过于松软,态度不够强硬。此外,对于农民的随手乱扔问题没有得到制止与管理,随处散落的废弃物也没有专人清理。

2.2 企业缺乏专业回收处理技术

目前而言,我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回收技术上的空白导致了回收体系链的中断,同时经济问题也影响了体系链的完整,因此如何使农药废弃物的残留污渍不影响周边的水体环境和农田土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3 农民的环保意识程度低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虽然各地有意识地进行环境宣传与整治活动,但都趋于官方,实际作用效果不强,尤其缺乏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处理的宣传工作。据调查,43%的农户施药结束会将空包装带回,38%的农户随手丢弃在地头,13%则会被扔在河边,只有少数(6%)农户将其带到垃圾站[13],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在传统思维习惯及生产耕作方式下,农民有一种执念在作祟,认为高浓度高毒的农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加上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不接受新型无毒或者低毒的农药,因为其偏贵的价格。正因为他们对低廉农药的青睐,从而加剧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

2.4 回收体系尚未建成

我国的回收体系尚未建成完善,这是宏观上的重要问题,一套完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需要多主体的配合,包括政府部门、农户以及相关企业的相互配合。但在这之中,每个相连的环节都需要以资金作为支撑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为了保证体系的流畅性和有效性,昂贵的回收处理成本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3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对策

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回收行为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三大主体,为了保证回收程序的顺利进行,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共同协作。但由于这类废弃物包装回收利用剩余价值极低,这一特性导致了企业主动回收的积极性降低,单单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废弃包装物的自主回收难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行使监督职能,引导企业开展回收活动同时对其施压,形成一个正向激励督促作用,并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最终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大目标。

3.1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从政府的角度,由于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宏观调控,在整体方向上对回收活动进行把控。而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是约束回收行为的有力手段,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活动的基础,同时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因此,在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对企业行为的规范或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政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政府从多方面进行配合,开展循环再利用工作,首先,需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趋势,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惩罚”双向制度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回收工作进程;其次,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从思想上纠正以前遗留的错误习惯,科学处置废弃包装物,督促全民参与污染包装物的回收;最后,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农田的清洁化生产,还一片纯净美好的绿色家园。

3.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企业的角度,由于企业是经济利益流动的主要力量,随着现如今环境持续恶化,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企业作为回收过程的重要一环,必须肩负起主动回收的重任。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考虑到农药厂商总的制造成本以及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都必须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努力研发新技术,大力推行新型环保的农药产品。建立农药产品研发的专业团队并投入资金,同时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研发出新型环保的农药产品,通过对技术的革新,实现生产型企业到研发型企业的转变。与此同时,积极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以此改善废弃物回收困难的现状,最终达到防范治理包装物污染的目标。

3.3 消费者主动参与回收

从消费者的角度,由于农民是导致废弃物被丢弃的直接主体,所以需要农民主动接受宣传教育,并提升自身素质和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对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正确回收处理方式,可以通过媒体、广播或者其他形式宣传,同时还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扩大其影响范围,并加强对农民科学用药的培训,提高其用药水平。让农民认识到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从意识上转变农民的思维模式,约束乱扔的随性行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形成良好的回收秩序。

3.4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循环再利用系统运行的基石。在以前年度所颁布出台的一些管理法规中,有涉及到农药废弃物的部分,但相对实际情况来说,那只是一个管理性的规章制度,相当于空壳,没有操作性。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需要开展一个面向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全面调查,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具有效果的、符合国情的、易于操作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针对性方案,用以解决日趋复杂化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在法定规章以外应该得到延伸,规范落实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以及农户、农药生产商的相关配合工作。

3.5 建立专用回收体系

专用回收体系的建设是循环再利用系统运行的必要措施。第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立需要资金的支持。为了减轻农药生产厂商的压力,政府部门可以依据一定的比例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者将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范畴,与此同时,农药生产厂商按照其盈利水平支出部分资金,与政府拨款一并组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的专项资金,保证运作的刚需。第二,成立专属的第三方回收公司。不经过农药生产厂商或经销商,设置第三方回收机构作为媒介,在众多商户之间做一个平衡,担任回收运输的大任,之后转运至指定认证的机构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环境保护部门在回收的全过程统筹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原则的情况下,需要农药生产厂商收回销售给农民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并且制定农药买卖登记制度,对出现过期失效农药的情况需要严加监管,保证系统健康有序运转。第三,有偿回收农民手中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这需要农民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将施用过的农药瓶或农药袋自主收集起来,带到农药经销商处,经销商可以按废弃物的个数计价返现金或者直接兑换农药。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农户参与—市场驱动”的回收链。

3.6 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研究和开发新型绿色农药工作是循环再利用系统运行的辅助。从农药本身的性质入手,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各个研发单位、企业组织或者高校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建设,从源头上进行把关,研发出可降解的高科技新型农药,给农村环境一份有力的保障。从科研的角度优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回收网络,不浪费资源,积极利用,化废品为宝贝。与此同时,对农民不可取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有科学的解释,尽量将二次污染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处理技术,真正做到用后无污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3.7 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长效的管理机制是循环再利用系统运行的保障。目前来说,最有效的制度是政府监督审核制,对各县、各乡的主体责任部门或者职能部门进行把关,考核分配的年度任务,落实和加强下达至下属任务的监督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按照循环系统网络优化布局设置回收中心以及回收站,对其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化无毒处理。同时,给每个回收站配备专人负责清扫工作,包括站内的环境卫生及站外散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捡拾工作,做到废弃物包装一个不落。此时,监管部门需要发挥其职能,对整个流程的监督以及人员工作状态的监督,采取措施约束和规范流程。特别是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当行为要严加看管,例如塑料废弃物被加工成食品包装这类行为。

3.8 结合土地流转形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大量劳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许多地区开始实施土地流转制度,并对其运作模式展开探究,形成了规模和集约的发展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系统的源头把控管理。对于管理经验丰富的地区,可以借助专业组织的力量,比如组织建设专门的植物保护团队,用以推广病虫防护治理的相关知识或服务,统一回收农民使用的废弃包装物,通过无公害化处理后,投入新一轮的生产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并回到农户手中,保证整个循环再利用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性。

4 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机制,避免二次污染,实现包装的循环再利用,最终实现生产、生活及生态三位一体的目标[14]。然而我国农村地区废旧农药瓶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废旧农药瓶进行有效回收处理的需求迫在眉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在近段时间我国政府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案来开展回收工作,但都是进行局部地区的试运行,只有指导性文件,缺少具体操作细则,并未形成完整流畅的回收体系。而且我国目前生产主体绝大多数是散户,但试点工作一直在推进,希望找到真正切合我国发展情况的路线。从已有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实践过程适用于“政府主导+财政补助+市场化运行”的回收模式。在未来,随着更多地区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农村经营规模化、组织化以及专业化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回收模式可供选择。

猜你喜欢
废弃物农药利用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