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对良好亲子关系的促进策略与建议

2018-09-03 03:31黄朋丽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促进策略亲子关系亲子阅读

黄朋丽

摘要: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当前家庭教育中偏重于通过亲子阅读促进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亲子关系的建构,人为地将亲子阅读的作用废除其一,而亲子关系是幼儿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亲子阅读 亲子关系 促进策略

亲子阅读是指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图书展开的分享、交流的互动式阅读活动。它是家庭教育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亲子阅读其实质涉及了两个概念,一是阅读,二是亲子关系。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更多地指向早期亲子阅读。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还不认识字,对儿童读物中的图书虽然有一定的视觉感知,能理解某些图片的含义,但要独立地读懂仍然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儿童听,一般认为幼儿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对儿童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对亲子阅读的跟踪调查都指出,早期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为后面语文或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兒童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加强。而亲子关系具体指父母或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不仅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等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也是此后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目前,人们对亲子阅读关注的侧重点大都放在阅读上,大多研究如何指导亲子阅读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但本文更倾向于将重心放在亲子关系上,强调发挥亲子阅读对亲子关系的有效建构作用,在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一、亲子阅读对建构良好亲子关系的特殊意义

(一)亲子阅读搭建亲子交流的桥梁

从600份来自家长咨询的热线记录中可以归纳出,当前家庭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孩子厌学、自我管理差、亲子关系不良。家庭是教育的温床,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亲子关系不良最为家长痛切。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生活视野,积累阅读知识,发展语言能力,还可以搭建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引导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在亲子阅读中,父母与孩子一起投入到书中美好奇妙的故事情节中,分享故事中的情感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和谐的家庭关系,加深对父母的感情。阅读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亲密地坐在一起,时而讲述时而交流,情感自然交融,这本身就是一种真诚的沟通,是一种美妙和谐的亲子互动。

(二)亲子阅读实现双方价值观的共同建构

亲子阅读中,父母不仅可以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和知识,更是父母在以往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传递,这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内部的阅读风格和不同的亲子互动模式。亲子阅读是一种共读的方式,阅读过程中亲子双方互相提问,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习惯能力的培养都是双方的。一方面家长通过阅读将自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也通过自己的纯粹教育着家长,家长总能在孩子的身上发现不同的一面,审视自我。儿童是哲学家,是快乐的发现者,在亲子阅读中家长逐渐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教育基本知识,无形中也提升了家长自身的素养。

(三)亲子阅读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凝聚家庭力量

亲子阅读时,父母都会用尽量温柔的语言和温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分享故事内容,双方的兴趣和想象被故事内容深深吸引,思想和情感在互动中交汇理解融合,在阅读中所营造的温馨的亲子环境,美好的阅读体验,能够让儿童感到快乐与爱。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理情感得到满足,最早的安全感也由此而生。通过早期阅读所建立的父母与幼儿的亲子关系,将成为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基础。父母和孩子在家庭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共同阅读图书,通过视线、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而这种亲情的交流与互动,能传递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使其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积蓄家庭力量。亲子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分享活动,孩子倾听父母讲述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对幼儿的表现传达鼓励、赞赏的态度,这种温馨的阅读氛围和游戏化的阅读方式能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尊重与关爱,增强幼儿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对家庭的依赖和信任也能加深家长对家庭氛围的注重,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家庭教育中忽视亲子关系建构的原因

(一)对阅读能力的重视造成了对亲子关系的习惯性忽视

关键期理论认为,人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即0—6岁这一时期。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快速的一个时期。3岁后,幼儿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从这个时期开始,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基本可以掌握800左右词汇,而且这些词汇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4到5岁是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需要借助外界的刺激来帮助大脑建立稳定的结构,加速语言发展,该时期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快速发展,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就会造成一些无法补救的后果。由此,在亲子阅读中,人们开始将重心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更多的在意孩子能不能复述故事,是否学会了新词语,而忽视了对亲子关系的建构,而亲子关系作为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关系到今后儿童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社会化行为以及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就在于早期健康的亲子关系,这决定了儿童成人以后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内部模式和特质。“恒河猴社会剥夺实验”揭示了被模拟妈妈抚养长大的猴子与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猴子相比,显示出更多异常的行为表现。这些猴子有的行为性格怪癖,不善于交际,有的甚至在成年之后无法找到配偶繁衍,有的即便有了孩子也不懂得怎么抚养,对自己的孩子冷漠无情。1951年,鲍尔比对在非正常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和流浪儿进行了大量调查,指出在孤儿院长大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障碍,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直接指出,幼儿童年的生活经历会对其后一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许多偏执甚至变态的性格都来自于童年的不幸遭遇。因此,早期亲子关系的质量不仅对日后家庭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影响成年以后的人格、社会性行为和家庭生活等的发展,所以亲子阅读在注重提升阅读能力方面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亲子关系的建构,不能顾此失彼。

(二)缄默性的亲子表达方式阻碍了情感的交流

亲子之间进行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充当亲子交流的媒介通常是语言和行为,但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需要双方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才能开展。父母与子女在建立统一的编码译码体系中,互动双方是一个积极的意义互动主体,通过双方的不断反馈,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形成。3岁之前幼儿还未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幼儿更多是通过父母的行为来了解父母的真实意图,幼儿会自然而然地亲近喜爱他们的人,疏远不喜爱他们的人。当幼儿逐渐掌握语言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幼儿会倾向于言语的表达,这时候也需要家长进行积极的反馈。不善表达,默默付出一直是中国传统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缄默性的表达方式将语言的作用放到极低的位置,父母不习惯用语言表达,孩子渐渐地也不知从何说起,亲子之间陷入了一种“沉默的螺旋”。现代家庭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顾及孩子,有些父亲甚至淡出了家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同伴的陪伴,孤独逐渐成为当下孩子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缄默性的表达方式更加剧了亲子间的隔阂,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有些孩子为了引起关注,可能会采取一些危险的方式。比如破坏物品、打骂他人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会出现更多让家长头疼的行为,甚至造成人格障碍。当孩子习惯了用打游戏、看电视等来消解孤独时家长再想沟通,就比较困难了,因孩子也习惯了不交流。由于亲子之间没有建立沟通的方式,家庭教育便很难顺利开展。

三、亲子阅读对良好亲子关系促进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观,重视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大部分家长并没有科学理解家庭早期阅读的基本涵义,对早期阅读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下,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给早期阅读的目的下定义,过分强调将早期阅读作为幼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忽略了亲子阅读对孩子人格等心理方面的影响作用。早期阅读并不等同于识字,早期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经验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过程,强调对前阅读、前书写经验的学习。美国旨在培养“成功的阅读者”的早期阅读研究项目提出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具体规定了对各年龄段儿童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要求O一3岁儿童要学习怎么拿书,怎么翻书,开始与父母一起建立共读的习惯;3—4岁幼儿能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分辨一些基本的文字,明白文字是一种视觉感官图像,不同的文字有其不同的命名等;5—6岁儿童能力要达到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并能够做到倾听他人讲故事。家庭中亲子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的;再者亲子阅读也应该是爱的传递和情感体验交流的一种方式。在阅读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本好书,在充满爱与理解的浓厚氛围中,教会孩子如何热爱和享受生活,如何感受与表达爱,阅读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和理解,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二)注重阅读的指导策略,在阅读中促进亲子交流

有的家长把让孩子回答、复述等一些阅读知识作为亲子的首要方向,一部分家长喜欢在讲故事之前,就提前准备了许多问题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为了能让孩子记住讲述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大量的提问让孩子回忆阅读的内容,“刚刚书里提了哪些小动物啊”等等。殊不知,在孩子听得兴致盎然的时候,突然急刹车,抛出一大堆的问题让孩子回答,会让孩子觉得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而进行,这就直接减弱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无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些家长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机械灌输,不能针对性地指导。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以通过朗读法,声情并茂的诵读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让孩子感受作品形象;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的方法,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的表演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创编故事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即使天马行空,不合理的想象也应该鼓励和赞赏。更重要的是,双方能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获得亲子间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加强亲子交流。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早期阅读活动并非一种随机的教育活动,家长需要制订计划,科学持续地开展。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要把早期阅读活动仅仅局限于家庭,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各种读书会活动等对孩子早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其中父母良好的阅读行为会产生榜样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注意父亲的作用,且不可忽视。在与孩子的共同阅读活动中,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好伙伴,与孩子一起共同进入图书的世界,相互交流感受,获得共通的体验,并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自信和成就感,使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中愉快、主动地进行阅读,使其心理得到满足,阅读兴趣、习惯、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温隋的家庭氛围中,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的同时,又能敞开心扉做彼此的忠实伙伴。

(责任编辑:蛾子)

猜你喜欢
促进策略亲子关系亲子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浅谈体育教师有效听评课的促进策略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重视过程情境建设,促进学生感悟高效
浅谈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