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改变中国城市主力格局

2018-09-07 09:49吴晓波
东方企业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肥城市群高铁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中国的第一条高铁,是2008年8月1日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年里,中国高铁的总里程数从最初的9000多公里增加到了2.5万公里,占到世界总里程数的2/3。如今的中国几乎已经掌握了高铁所有的核心技术,高铁也成为了中国对外输出的一张名片,与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网购一起被国际友人称为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随着这场高铁大运动,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面貌也发生了变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向中部的中心城市聚集,包括郑州、西安、武汉、重庆、合肥和昆明等城市,中部地区的经济由此而崛起。但如果我们认真地算一笔十年经济“小账”,就会发现,在这场高铁大运动中,最大受益者其实是超大型城市。

最近我看了一份报告,它研究了京沪高铁和沪汉蓉高铁对沿线36座三四线城市的影响。其中,京沪高铁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省;沪汉蓉高铁起于上海,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终点在成都。

从人口集聚度来看,高铁没有起到集聚三四线城市人口的作用,有58%的城市的常住人口比例出现了下降。山东泰安、安徽滁州、江苏昆山、湖北荆州、重庆丰都、湖北天门等几个城市,人口净流出最为严重。

从GDP增速来看,高铁开通后,京沪高铁沿线50%的城市,沪汉蓉高铁沿线60%的城市,其GDP增长率跟所在省份相比都出现了下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昆山,安徽的全椒、六安,湖北的巴东等城市,高铁开通之前它们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开通后却跑输了全省平均水平。

从公共财政收入占全省总财政收入的比例来看,京沪高铁沿线有50%的城市出现了下滑,而沪汉蓉高铁沿线超过70%的城市出现了下滑。

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看,沪汉蓉高铁沿线超过80%的城市出现了下降,其中重庆合川区、潼南县下降最为严重,分别下降了35%、20%左右。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也不足为奇。因为高铁开通之后,会提高超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对人才、资本的吸纳能力,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和产业也更愿意向中心城市流动,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支持。可以说,高铁使得中心城市对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高铁大发展的背后是中国超大型城市崛起的新事实。

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说过:因为有了高铁,未来中国城市的主力格局就变成了3+6,也就是3大城市群,加上6个主力城市。分别是环北京城市群、环上海城市群、环深圳城市群,香港和广州都在环深圳城市群里;而6个主力城市分别是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而我认为还需要加上一个昆明,3+6或者3+7这种模式,会成为中国未来超大型城市的一个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的生成过程中,高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合肥城市群高铁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高铁会飞吗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