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烙印下的阵痛与希望

2018-09-10 05:52杨秀珍
青海湖 2018年3期
关键词:烙印阵痛牙牙学语

杨秀珍

倏忽之间,已过不惑之年。

当我还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我们的国家,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这40年的沧桑巨变,可以说我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还是观察者。

当我习惯性地用文学的笔触进行记录和书写时,我既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也感恩于时代给予我的清晰烙印——让我的书写有了更为丰富、广博的内容,以及更为深厚的底蕴积淀。

我时常感叹生活比小说精彩,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村、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的写作者,我见证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沉重无奈的下岗。当我曾经出生的农家小院不复存在,当“中央国际”四个金色大字醒目又抢眼地出现在昔日院址的上方,当我和无数人一起体验生存的疼痛与艰难,当我们的理想、尊嚴渐渐变成奢侈品,当我们因为热爱而坚守,所有这些过程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都值得我去书写。

而关于我写作的内容,三言两语很难尽述。前两天,女作家川妮因了我写给她的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对我说:女性的感觉,只有女性更懂得。

因为这句话,突然就想起我的小说作品中的那些女性。大都来自底层,她们卑微,渺小,弱力。我尽我所能地展现她们身上的坚韧、顽强、克制、隐忍。我赋予她们生命与品格的同时,也会给我的小说作品增添一些光亮。也期望自己能就此燃起一堆火,虽未必能照亮深沉暗夜,但期待能够给暗夜里行进的人以温暖和希望。

记得我喜欢的作家刘亮程曾说过:“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寒冬。而寒冬过后,总有春暖花开。四季的轮回一如生命的轮回,阵痛后是让人无比欣喜的新希望的诞生。四季如是,生命如是,相信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的这场伟大变革亦如是。

文学应该是照顾人心的。当我将目光投向身边每一个在漂浮的状态下以挣扎的方式生存的个体,在筛选与再创作的同时努力透过生活的庸常抓住痛点写作,这个过程也让我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我也因此深深感恩。

猜你喜欢
烙印阵痛牙牙学语
市场经济进入乡村的震动与阵痛——《前浪,前浪》创作谈
宿江记
组织派对、文化沙龙
反思:一种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
没计划
触电
老马
名人读《意林》
完形填空练与析
时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