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认知现状及培育对策探究

2018-09-10 01:10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李金霞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职生专业知识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李金霞

职业认知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认知的培育。然而,现阶段,高职生的职业认知仍存在很多问题,专业认知不足、缺乏自我认知、职业意识模糊,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职业认知的培养途径。研究高职生职业认知现状及培育对策不仅能够强化高职生的职业认知,而且对高职生的职业发展意义深刻。

1 高职学生职业认知的特征

首先,职业生涯具有完整性特征。高职生职业认知具有完整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制剂的职业目标、职业计划和职业发展路径。并且,高职生应民明确职业的构成要素,了解未来职业的主体性、职业技术、职业名称、职业报酬等;其次,职业生涯具有应用性特征。社会不同职业的服务群体不同,高职生应从求职者的角度出发对职业进行应用性描述,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了解职业的操作要求,以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最后,职业生涯具有辩证性特征。任何职业都存在着两面性,高职学生应认识到职业的辩证性特征,了解职业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例如,医生工作报酬较高,然而,医生的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压力较大。高职医学类学生要全面分析职业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是否从事医生行业。

2 高职学生职业认知现状

2.1 专业认知不足

很多高职生的专业认知不足,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时间较短,在学习之后,学校会为高职生安排就业,只留下少数学生准备高考。并且,大多数高职学校以文化课教学为主,很少开设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训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够深入,学习不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甚至有些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要从事什么职业。

2.2 职业意识模糊

职业意识主要包括职业自信意识、职业认知意识、职业创新意识等。职业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追求职业进步和职业成绩的精神动力。然而现阶段,很多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比较模糊,大多数高职生认为在毕业之后只要能够找到固定工作就可以了,缺乏对职业规划意识。还有些学生在害怕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不利于职业发展。

2.3 缺乏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意识是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只有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并能够客观评价自己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然而,很多高职生在谈到未来职业的时候,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有些高职生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过于自信,职业要求过高,职业规划不符合自身实际。还有一些高职生的职业缺乏对自己的认可,极度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文凭,学历不高,就业竞争力较小,不敢展示自我,甚至有些学生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2.4 职业规划能力薄弱

职业规划能力是高职生职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很多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过于理想,不符合社会现实。具体来讲,高职生的职业期望较高,虽然能够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到企业做高管,或者自己能够去创业,拥有一份舒适、安逸、高报酬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些高职生缺乏职业信息获取能力,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缺乏长期性的就业心态,就业准备不足。

3 高职学生职业认知的影响因素

3.1 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对高职生职业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劳作方式下,劳动者通常独立进行工作,很少与其他人合作,劳动者没有职业概念与合作意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生十分重视技能的学习,很少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相联系。同时,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一味从学历角度看待毕业生,忽视了毕业生自身的技术实力,认为高职学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传统观念导致高职生对职业人士不足,认为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职业发展积极性不高。

3.2 社会评价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高职学生大多都是高考分数不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为了上学,只能选择高职学校。因此,高职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社会对高职生的评价不高。具体来讲,很多社会单位和企业对高职生存在着学历歧视的现象,认为高职生的能力不强,对高职生的岗位待遇不高,没有为高职生提供充足的升迁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高职生很容易受社会不公平的评价产生负面情绪,抵触职业发展,甚至有些高职生抵触就业。

4 高职学生职业认知培育对策

4.1 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出台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为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来宣传职业教育,加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高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将企业引入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开展校企共同育人。并且,政府应积极拓宽高职院校的投资渠道,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另外,政府应积极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规定,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将就业准入与高职生职业发展相联系,为高职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4.2 学校方面

学校是高职生职业认知培养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优化教育工作,加强职业人才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坚持行业发展,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符合行业要求。并且,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开展驱动教学,全面解剖岗位工作,分析岗位核心技能,按照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另外,高职院校应根据工作过程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训投入,优化实训条件,积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后,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坚持长期性的就业教育,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的高职学习生涯,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能力。

4.3 学生方面

学生应重视职业发展,强化自身的职业认知。为此,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借助教师所提供科学的自我评价手段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职业量表对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发展目标等进行评价,合理评估自己的职业能力,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树立职业发展信心,并根据自己评价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且,高职生应积极了解专业知识,充分认知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将专业知识与岗位知识相结合,掌握行业生产规律,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此,高职学生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了解,浏览企业网页,积极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进而了解行业发展。另外,高职学生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设置短期的职业发展计划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避免高职生职业发展的盲目性。最后,高职生应积极树立争取的职业观念,全面考虑自我发展、确保职业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结合,树立正确价值观,避免个人主义和金钱主义对职业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影,关荐.关于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

[2] 范应元,安洪庆,李伟,等.护生职业认知对学业积极性的影响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

[3] 魏登,王英臣.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认知能力培养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22).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高职生专业知识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