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8-09-10 07:22李明辉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明辉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近年来逐渐成为教学的重头戏,教师们也在逐步改进教学策略,尽量以适合学生、适应学情的教学策略来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课堂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34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是较大的,此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未达到能够直接领悟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需要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辅导手段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并非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学习计算,更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应当是贯穿学生的课堂、生活当中的,具体可将其分为课前的准备、课中的把握、课后的拓展与完善。

一、课前准备充分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在面对低龄教学对象时,教师更应该打开思路,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思考到位,并且在自己的课前准备中有所涉及。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建立良好教学策略的敲门砖,因此教师必须落到实处。

(一)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策略的良好保证。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仅是指教学设计环节的完整性,更包括了教学设计方案的全面性,纵向与横向兼顾的教学设计方案才是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来自于教师对于前期课堂的掌控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对于前期课堂的掌控不仅仅是指对上一堂课的把握,而是指对整个学段的教学情况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积累。

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舒适感与成就感,而这种舒适感与成就感也就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动力。可見,完备的教学设计方案早已成为成熟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条件之一。

(二)适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课堂中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自身的素养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定不能缺少适合的教学目标。适合的教学目标应当从教材出发。教材版本、教材内容都是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真正地将教材参透,结合课程标准与当地考纲、考情,才能制定出适合的学习目标。适合的教学目标与学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学生的整体情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标准,适合的教学目标最终必须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并非揠苗助长,使学生的成长超前化。

二、课中的把握

课中的把握直接指向教师,教师的执教能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课堂的把握,是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试金石。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课中对于课堂的把握实际上是秉承新课标的主要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只是为了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日常教学必须纳入到教学规划当中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应当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师在课前适当引导,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再进行检验,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与强调。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觉性不强,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放弃自身在教学当中的主导地位,对于部分态度散漫的学生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

(二)正确对待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于课堂的运转与最终的效果是举足轻重的,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业生涯中的引导者之一。

教师的主导者地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之中的行为必须是综合考虑、恰到好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向不能过于宽泛,过于宽泛的学习方向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性不强、自觉性不高,需要较为明确、细致的学习目标来约束。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目标,不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动力。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未形成逻辑思维,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学习思维,对于知识的把握更多是依赖形象的、生动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当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依赖于教材与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以学生的接受知识与教师的传授知识为基本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考验是集中于某一方面的,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已。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单方面的。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是干扰众多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借此将枯燥的课堂化作多彩的学习园地,使用教学媒体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三、课后的监督与拓展

(一)布置有效、拓展性强的作业

作业是一种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措施,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重视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布置有效的作业是指作业应当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之后方可完成作业;而作业的拓展性则是针对部分完成基础知识部分作业后还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布置作业留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

(二)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

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无法有效地实现监督,从而无法将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效参考因素,因此与家长加强沟通就成为教师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不论是学习软件还是社交软件,都能将其作用发挥在教师课后对学生的监督与拓展,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通过与家长加强沟通,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达成一致,使学生充分利用作业的拓展空间,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