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8-09-10 07:22贾小玲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审美小学美术培养

贾小玲

【摘 要】审查是人一生中都在经历的事情,尤其是审美,它伴随学生的一生。审美不仅仅是判断美丑的方法,而且还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方式,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问题上讲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67

小学美术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是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在自身教学中有所改革,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互动性差

有一部分教师在课上自顾自地讲,完全不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加快自己的教学进度,保证自己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堂上几乎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师在上课时几乎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屏障,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无法及时解决,小的问题就会变成一个大的麻烦,这样教师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了。而且教师不与学生多交流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对美术这一门科目的兴趣,如果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的话,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很大的阻碍。如果教师不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也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就会疏远,不利于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学进展。

(二)课堂枯燥乏味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有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枯燥乏味,讲课内容也是让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而且会导致教师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一直处于“讲师”的状态,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发展有很不好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枯燥乏味,会导致学生上课无聊,注意力不集中,即使学生希望体验美术的魅力,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什么内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对美术一门科目没有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没有办法开展自己的教学内容的。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是教师要极其注重的一个问题,即使教师认真教学,但因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还是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高效地完成。

(四)没有将审美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审美与生活是统一的,生活离不开审美,但是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在美术画作上审查美,而忘记将审美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只能审查画作是否美丽,而不能正确的辨别生活中美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联想力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如何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

教师要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互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们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但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也是需要方式方法的,教师不要在无关紧要的方面与学生互动,这样的互动叫作“聊天”,是没有意义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面应该是与课堂有关的,其他内容的互动可以留到课下进行,而不是耽误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假设教师在美术课上带领学生欣赏画作《向日葵》,教师应该围绕画作进行交流,及时向学生扩展一些艺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接受艺术的熏陶。教师不应该就向日葵这一植物进行探讨,即使教学会涉及到这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及时意识到真正的教学中心,改正自己的错误,将聊天的内容一笔带过。

(二)采用多媒体化教学

为了解决上课枯燥乏味的问题,教师们可以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在的教室中都基本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图片、视频、音乐等有趣形式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对有趣的内容,因为现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这更有利于教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一个积极有趣的课堂。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室里放一段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

(三)培养学生对审美的积极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培养学生对审美的积极性。虽然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欣赏不感兴趣,但是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认为所了解的美术内容很深奥,教师就可以将难懂的内容碎片化,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所学内容。一旦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美术内容有头绪了,就很容易对审美产生积极性。兴趣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兴趣,教师就要将教学中的有趣内容一点点的渗透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并且将学生好奇的部分先透露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交流思想,形成自己对艺术画作的独特看法。

(四)激发学生联想能力

教师只让学生通过欣赏画作来提高审美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将审美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古代花瓶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当代花瓶与古代花瓶有哪些区别,并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两种花瓶美的特点。这样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欣赏美,审查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要找出自身缺点,并及时改进,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只有改进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正确而且积极地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需要教师为教学做出改变,也需要学校方面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方面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审美能力对学生而言是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的主要方式。

猜你喜欢
审美小学美术培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