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新起点

2018-09-10 07:22李代林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语文教学思维

李代林

【摘 要】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破除传统教学中陈腐、僵化的东西势在必行;树立先进、开放的现代教育思想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思维的激活和导引两方面来把握新的突破口,找准新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92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破除传统教学中陈腐、僵化的东西势在必行;树立先进、开放的现代教育思想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新的突破口,找准新的起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找准突破口,激活思维

(一)发散处: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

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就是多向思维的激活,也就是发散思维的运用,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激活”,恰到好处地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写一篇以“石”为题的文章。教师拿一块石头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写,开始,学生可能会东瞧瞧,西望望,不知如何下笔。这时,教师就可以问:“石头有什么用途?从石头的广泛用途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哦!石头可以用来铺路、修房、架桥……,这些都是在牺牲自己,为别人带来幸福,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我们透过石头还能看到什么吗?同学们再想一想,看谁想得更多。”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会想到:“从石头的来历来看,它是经过千百年的风化磨砺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这说明任何美丽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然有一个艰苦的过程”、“人也一样,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自己的艰辛,才能成就辉煌。”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有利时机,找准了突破口,激活了思维,何愁没有创造性思维?

(二)求异处:让学生的思维与现成“结论”相对抗

中国的“一言堂”历史悠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形尤胜。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历来容不得学生有不同意见。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与否,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教师的参考,前人的见解,也并不完全正确。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地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如《跳水》一课中,船长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果断地做出让孩子跳水的决定,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么,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思考,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找飞机来援救,有的会想到用东西去打猴子,让猴子先跳下来等等。我们先不去判断它的对与错,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已经放开了,有利的突破口已经找到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还难吗?

二、立足新起点,导引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是相对次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这个新的起点上,做好“思维导引”工作,才能让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思维的潜能,更大限度地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应怎样导引思维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的不明时,将其引向思维目标

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的“漫游”时,更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叫好鼓励。比如: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联想和想象,要求同学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青年需要知识的道理。学生的思维确实是活跃的,但不少同学的思维是漫无目的的,他们的答案是:天空需要白云,火车需要轨道,自行车需要链条,电脑需要软件等等。应该说这些同学的思维展开过程中,目的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清楚这个思维过程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而只是为了思维而思维。这时候,教师就要在学生思维已经激活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他们思维的偏差,并采用强化思维目的等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目标,确立新的起点。

(二)过程不当时,将其引入思维正轨

所谓思维过程不当,一是指思维过程不清楚:二是指思维过程不正确;三是指思维道程不合逻辑。思维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也许有时候这条“线”似乎时断时续,但实质上它是连续不断的,总包含一定的前因后果,具有鲜明的层次,并要符合逻辑规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尽管它在思维的角度上可以不同一般,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尤其是结论和过程之间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是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比如,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同学对课文的主题提出质疑,认为主题是“一件小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应该说这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可是让他陈述理由,他却只是说,这是某位专家的某篇文章中的观点,却不能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進行分析;有的同学说,作者在那样的年龄阶段根本不可能有鲜明的阶级意识,编教材的人是牵强附会。所有这些回答,思维过程都有欠妥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努力将其引入正轨,确立新的起点。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有利时机,找准突破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敢于思维;一定要不断立足于激活的新起点,适时辅以思维的导引,才能让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也才能让思维更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建设的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建设性人才。

猜你喜欢
创造性语文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