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跳进大课间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北胡小学大课间活动一瞥

2018-09-11 06:33徐德明
天津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个体性团队精神竹竿

■本刊记者 徐德明 文/图

“哒,哒,哒哒,哒哒……”伴随着激扬欢快的旋律,清脆的竹竿敲击声在校园中回荡。这种特殊的声响源自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北胡小学融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于一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竹竿舞。

每天上午4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全校学生都是以竹竿舞的形式轻松度过的。在有节奏、有规律的敲击声里,在竹竿分分合合的瞬间,学生们不仅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还要潇洒自如地做出优美轻盈的动作、跳出风格迥然的舞步。

“虽说竹竿舞器材简单,但节奏感强、形式多样,真要掌握起来并非易事,要是被竹竿夹住就‘糗’大了。”该校体育组负责人张建峰进一步解释说,该活动乐曲欢快,兼有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舞蹈的韵律。竹竿舞,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学生们的韵律感和协调性。就团体过竿来说,协同合作非常重要,一个学生出错,全队都要“人仰马翻”。

据了解,北胡小学于2010年现代化建设达标时,确定以竹竿舞作为学校大课间的集体项目。“竹竿舞也叫跳竹竿,具有集体性、个体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该校校长陈勇介绍了推广竹竿舞的意义所在。集体性,是指竹竿舞需要团队精神,很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高的水平,跳出优美的舞蹈;个体性,是指参与者要进行一定的节律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健身性,是指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娱乐性,是指运动与乐感的结合能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

“竹竿舞这项运动已经坚持8年了。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成绩。”看着学生们娴熟的步伐、喜悦的笑容,在一旁指导的张建峰幸福地说,“学校将竹竿舞引入大课间,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接触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一举多得,效果非常好。”

竹竿舞,让每天的大课间更加丰富有趣,更加富有意义。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团队,更锻炼了学生们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譬如,谁来持竿、谁来过竿、谁来管理、如何编排等问题,全部都是由学生们自己商量解决的。

一届届学生在该校教师的指导下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我校的竹竿舞真正做到有声势、有影响、有内容,展现了体育活动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普及性,曾多次参加全区的阳光体育展示活动,受到上级的表彰。”陈勇十分欣慰地说。大课间,让学生们真正地动起来;大课间,让学生们真正地乐起来;大课间,让学生们真正地舞起来!

猜你喜欢
个体性团队精神竹竿
论邓·司各脱个体性概念的形成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爬竹竿
一根竹竿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论个体化社会中社区教育服务居民个体性学习的策略和途径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