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技巧

2018-09-11 10:35高成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技巧数形结合高中数学

高成语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一种重要且实用的思想与方法,尤其是在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对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速度以及正确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以高中数学为例,对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应用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应用技巧

数字与图形是数学的重要载体与表达工具,基于两者的本质,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高中数学重要的两个分支课程“代数与几何”则进一步证明了数与形的天然联系,故而也就产生了数形结合思想[1]。而数形结合则主要应用于对抽象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借助图形所具有的良好表达能力,将数学关运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将数形结合应用于高中数学中,需要做到“以形助数”,实现数到形——形到数的一一对应转化,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逻辑与空间思维相互结合,优化数学解题过程[2]。下面笔者将以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集合问题、函数问题以及证明题为例子,简单分析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技巧。

一、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是高中数学最基本的知识点,通过观察集合的内在关系(交集、并集、补集)以及表达形式(例如{A,B,C}),都蕴含着图形特点。因此,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集合问题,能够将数学的关系转化成具体的图形关系,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具体地认识集合之间存在的包含、交叉等关系。而在应用图形解决集合问题时,最为常用的图形表达方法主要有数轴与韦恩图;通常前者主要是应用在相对模糊的集合问题上,例如:在对A、B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进行条件判定过程中,涉及了不等式的运算,此时就可以将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反映在数轴上进行标注[3]。

而韦恩图则多用于解决具体化的集合问题,特别是数型集合问题。例如,在以下这道集合问题中:在一次物理竞赛中,一共有甲、乙、丙三道题,竞赛参加人数有25人,在三道题中,每位参赛者至少选做1题;已知在未解出甲题的参赛者中,能够解出乙题的为解出丙题人数的2倍,而甲题解出的人数比余下人数多1,所有只解出1道题的参赛者中,只有一半解出甲题;问有多少参赛者解出乙题?在道数学题中,从文字的叙述上看相对复杂,对于逻辑关系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要想解答此道题,相对困难。因此,针对这一题,教师可以运用韦恩图将题目的逻辑关系直观的表达出来:分别应用3个圆表示解出甲、乙、丙三道题的人数,运用A、B、C作为区域代数符号,分别表示甲、乙、丙三道题的解出人数;而后再利用a、b、c、d、e、f、g表示被分割的小区域,以进行划分;最后根据题目叙述进行数式的逐一罗列、转化,最终转变为学生相对熟悉的代数式计算(见图1)。

二、数形结合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函数问题中,函数极值是最为常见、同时也是高中数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更是高考的重点知识。通常,学生在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函数极值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公式、基本不等式等进行解答;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函数极值问题时,运用数形结合,将数字化内容转换成图形语言,能够有效避免纯数理计算的复杂性,使数学问题在图形关系的描述下更为直观,使学生从传统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省去了大量的数学运算,从而更容易得到问题答案。

例如,在这样一道函数极值问题中:已知x2+y2+2x=0,求(x-1)2+(y+1)2的最小值。这一题如果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解答,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前面的一个方程式求出x与y的关系或者是取值范围后,才能对后面需要解答的函数极值问题进行运算。而这样的计算方式往往会使得学生在运算时,忽略了x与y的共存性,在取值时很容易偏向两者单一存在的情况,使得答案扩大化。在这道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将x与y的共存性表现出来,通过将两个函数图像放在坐标系中进行直观的表达,从而将极值问题转变为图像关系问题,其实也就是距离问题,最终能够结合直观的图像进行简单的单数运算,从而得到问题答案(如图2所示)。

三、数形结合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坐标系的引入,不仅拓宽了数学知识的图像表达空间,同时,基于函数图像下,进一步推动了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4]。而高中数学中,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是最为常见的证明题,同时也是历年高考数學必考的重点。对于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不等式证明问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能够取得更为鲜明的效果,使不等式问题在图形分析下更容易被证明。

例如,在以下这道证明题中:假设a、b、c、d皆为正数,并且ab=cd,求证:a+bc+d=a2+b2c2+d2.在这样一道证明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求证,具体步骤如下:

证明:由ab=cd,a2+b2以及c2+d2,能够作出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假设a≥c,可作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得∠C=90°,而BC=a、AC=b,在△ABC的BC边上取一个D点,使BD=c,而后过D点作一条垂直于BC的直线DE,使DE⊥BC并交AB于E点,具体图像如图3所示,进而使得△ABC∽△EBD.

由于BCAC=BDDE,所以ab=cDE;再由ab=cd,故而DE=d.

此时,在BC作延长线CF,使CF=AC,再于直线BC处取G点,使DE=DG,最后连结EG、AF,能够证明△EDG∽△ACF.

由此可以证明:BFBG=BABE,所以a+bc+d=a2+b2c2+d2.

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使得证明过程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在降低学生解题难度的同时,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小结

除了上述所列举的三方面数学问题的运用以外,数形结合还能够应用于复数、三角函数、以及立体几何等数学问题的解题中。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向学生传授数形结合在解答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数学知识水平以及数学应用等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建珍.浅谈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技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87.

[2]吕群英.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考,2017(15):128.

[3]刘志英.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3):153.

[4]柯张军.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通讯,2016(Z2):43-45.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239400)

猜你喜欢
应用技巧数形结合高中数学
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技巧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微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