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文学课堂的拓展性刍议

2018-09-11 10:35王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

王丽

摘要:初中古诗文属于语文文学教学内容。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影响,初中古诗文教学要从文化视角下古诗文蕴含的民族精神、历史背景及情境等方面入手,实施拓展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视角教学环境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一步了解与感悟中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故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有效拓展古诗文教学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文化视角;文学课堂

前言: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及思想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古诗文是我国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精髓。而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文人的价值观念,并体会古人世界观与价值观,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素养很好的传承下去。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高尚的精神品质,在文化视角下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与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古诗文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及陶冶情操[1]。

一、从文人的性格及创作背景拓展文学内涵

初中古诗文内容涉及爱国情怀、友善情怀及思乡情怀。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学素养的载体,文人的性情与创作古诗的时代背景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前必须要学习与理解的。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教师若仅引导学生从文人的思想感情去品读古诗,却忽略对创作诗人的了解,则难以让学生深刻的对古诗文的核心进行思考与探究。未能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性格特征展开教学,在学习古诗文时,则难以从本质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故在学习古诗文前,教师应对诗人的写作背景及性格特征展开教学,拓展文学内涵。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与《归园田居》时,教师可对陶渊明的性格特征展开教学,在前面所学的《桃花源记》中,不难发现,陶渊明主要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及与世无争的生活场景,为“隐逸”诗人之首。在学习《饮酒》与《归园田居》这两首古诗时,教师便可对陶渊明所处的年代“东晋时期”作进一步的讲述:“在东晋时期,社会政局与环境动荡不安,国家领导人更是更迭频繁。故众多优秀的文人对这惨淡的社会局面失去信心,而陶渊明则选择归隐田园生活,并逐渐形成了心志高远、不为世俗所迫、淡泊名利的性格……”。在《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将“羁鸟”与“池鱼”比作自己,暗语自己误入官场后,迫切想要挣脱官场的束缚,内心急切想回归乡村田园生活的心志。通过对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及性格成因作进一步的解析后,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则更能理解与掌握作者的人生价值与思想感情[2]。而不同时代的文人均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及人生价值观,教师在讲述文人性格及生活背景时,可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继而提高古诗文的文化厚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价值与文学素养。

二、从古诗文蕴含的民族精神中体现文学价值

诗人在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古诗文,均蕴含浓厚的民族精神。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将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有效结合,通过民族精神的推动、引导、维系等精神作用,感染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赖以生存的核心及灵魂,古诗文作为民族精神主要的承载体与传播途径,是学生要掌握与汲取的精神文化。故在实际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后的民族精神,展现古诗文的内在精髓,熏陶学生的精神品质与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初三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事先对不同时期的古诗文进行分类与归纳,让学生探讨与总结不同时期文人的民族精神与精神素养。故可将古诗文分为较有代表性的时期,如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等。在《战国策》、《左传》中,有唐雎、曹刿、邹忌等勇士,主要表达的是有勇有谋、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故在学习这几篇古诗文时,教师可侧重于对国家及社会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并深刻了解古诗文的精神价值[3]。又如,在学习唐代时期的古诗文时,由于唐代经济与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故在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春夜洛城闻笛》时,可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天马行空的创作思想作为学习古诗的切入点;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则主要从诗人“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核心精神展开教学。

三、从古诗文构建的意境中升华文学底蕴

古诗文具有一定的音韵与审美价值,通过情感朗读可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古诗语句的精炼与丰富的情感。在古诗文意境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故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古诗文蕴藏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与古诗文的文学底蕴。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教师可先对诗人被贬到黄州任职的历史背景作阐述,让学生反复朗读与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景的内容,并让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感悟诗中夜景的美感,体会作者被贬后内心苦闷、壮志难酬,表达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教师要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描写景物的句子,来构建诗人所处环境的雅致,继而体现诗人高尚的优雅风度与两袖清风的生活情怀。让学生根据白描、用典、隐寓的手法中感受作者将内心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在感受与体会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学素养[4]。

结语:总而言之,古诗文蕴含优秀的文学精神及文化素养。故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在文化视角下展开教学,继而提高学生个人品行,在感悟与理解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继而使用古诗文的精神传播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维胜.文化视角下文学课堂的拓展性教学刍议——以初中古诗文拓展性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6(06):6-8.

[2]周瑾.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7(03):8-8.

[3]栗冬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科技风,2016(08):54-55.

[4]郑百艺,王彤,周燕妮.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功能性认识——以长春市部分初中学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20):171-173.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233200)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
从文化视角看十大流行语之“创客”
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
文化视角下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文化视角与民族话语
用“文化视角”观“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