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古今异义词理解中的“误区”

2018-09-11 10:35李杏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词义误区

李杏方

摘要: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汉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语言研究的又一新领域,即“古今异义词”。而这一变化反映在词汇上,或是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或是词义的消失,抑或是产生了新的义项。古今异义,顾名思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一词古今两义两用”,现在很多文本对古今异义词产生了较大的误解。

关键词:词义;古今异义词;单音节词;复音节词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保留着原来的意义和用法,即古今同义,如:“望而生畏”中的“畏”,是害怕的意思,和现在的“畏惧”意思相同;“殊死搏斗”中的“殊”是断绝的意思,和现在的“殊死”词义相同。也有很多词的词义却发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已经消失了,如“牺牲”,古义是指祭祀或祭拜用品,而现在指为正义的事情失去自己的生命。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包括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中性或褒或贬),名称说法改变等等。这些外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⑴词义的扩大。汉语言中的一些词语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的“江”指“长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的“河”指“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而现在已经扩大为泛指江海河流的通称了。

⑵词义的缩小。古汉语沿用至今,有的词义在发展中不但没有扩大,相反,随着文化的演进,渐渐地缩小了。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在古代泛指一切金属,而现在多指黄金。

⑶词义的转移。有的词词义在语言发展中发生了转移,古今差别很大,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⑷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也有很多词的词义并没有改变多少,但是它指代的对象和感情色彩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而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行为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毋庸置疑,这些类型都是古今异义词的外在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但在现代语文学习和教学中,我们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很多并非古今异义的词语最终也冠上了“古今异义”的帽子,这种理解误导了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和研究,也扭曲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轨迹。

古代汉语中复音节词语是存在的,只是数量不是很多,这些复音节词语相当于一个语素,它们是一个整体,一般是不能分开理解的,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牺牲,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除此之外,古汉语中还包括合成的双音词,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主要有以下四种: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行李;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中国;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④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公姥”偏指“姥”;“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偏指“作”。偏义复词,要根据上下文,注意它的“偏义”所在。这些词语也是一个整体,有它们具体的语言环境限制,其词义也是不能分开理解的。

古汉语中还有很多单音节词,形式上看似现代汉语中复音节词,但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更不能把它们和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节词等同起来,在理解词义的时候必须要把它们分开去理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误解文章,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两个词,换言之,它们并非真正的古今异义词。

如: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的“因为”,其中“因”是于是、就的意思,“为”(wéi)是创作的意思,这两个词必须要分开理解,如果把它等同于现在的“因为”,表示原因,就会误解句子的含义。

⑵“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是当中的意思,“间”是夹杂的意思,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动词,这两个词语不能理解成现在的复音节词“中间”,否则就失去这句话的谓语动词,错译句子的意思。

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其中“微”表示轻微的转折,意思是如果没有,“夫”(fú)指示代词,那个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帮助,我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倘若我们把“夫人”等同于现在的“夫人”,理解成男子的妻子,这就误解了句义,影响文章的理解。

⑷“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其中“非”是一个否定词,表示不是的意思,“常”表示寻常、平常的意思,所以“非常”的意思是非同寻常,不同寻常的意思,而不等于现在的程度副词“非常”。

⑸“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其中“颜”表示颜面,脸的意思,“色”是色彩的意思,合到一起就是脸色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的“颜色”是表示色彩的意思,不能把古今等同起来。

⑹“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在古文中很多地方指的是崤山,句子中的“山东”也是指的崤山以东的地方,而非现在的山东省。

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的“妻子”,“妻”指的是妻子,“儿”指的是儿子,这和现代汉语中“妻子”是截然不同的。

⑻“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的“地”,表示土地的意思,“方”是方圆的意思,连到一起就是土地方圆的意思,并非现在的“地方”,来表示一个处所的名词。

⑼“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的“不必”,表示不一定,而现代汉语中的“不必”,表示不用,没有必要的意思,两者是不一样的。

诸如以上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无论、然后、虽然、于是、作文、可以、所以、以为”等等,古代汉语中,它们两个分别都是各自独立的词语,都有着各自特有的词义,形式上虽近似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音节词,可实际上它们是两个词语,各自的词义是独立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古今异义词。

参考文献: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05版

[2]《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4月第l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057150)

猜你喜欢
词义误区
过敏误区,你中了几招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