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在焊工实训中的运用

2018-09-13 04:58芦旭东
职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教学质量

芦旭东

摘 要:焊工实训中的分组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优化实训场地,方便实训教学管理,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担当,减轻实训教师的负担。

关键词:焊工实训 分组教学 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对学生技能的养成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与研究的融合、模仿到创新的过渡等一系列能力的形成都依赖于实训教学。对于如何通过恰当的安排,适当的引导,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技能的提升,教师们见仁见智,各显神通。

一、小组划分需思量

分组教学绝对不是分成5人一组就完事了,同组内的成员该如何选择,是考虑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是暂时分组还是固定分组,是轮换角色还是固定角色,这些都是分组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

所谓同质分组就是学生能力层次较为一致的分为一组,异质分组的就是学生能力特点差异较大的分一组。两种分法各有优劣。同质分组的情况下,教师示范讲解的效率会有所提高,毕竟学生情况都是一样的,但对小组合作、团队配合、优势互补没有更好的发挥。而异质分组恰恰相反,教师示范讲解的效果要稍微差一些,但是小组内的配合会得到加强。就笔者的经验,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采用异质分组要更好一些。

对于暂时分组和固定分组的选择,笔者倾向于固定分组。班级成员流动性很小,如果小组每节课都分组,异质分组的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和能力彼此都不了解,那么小组的定位也就无从谈起。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班级之间会形成各个相对稳定的小组,下一步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与竞赛,对提高班级的集体意识和个人的好胜心态很有好处。

所谓轮换角色和固定角色是指在小组内个人扮演的角色是固定的还是轮换的,如小组长、安全员、评分员等。倾向于固定加轮换,某些职位是需要长期固定的,如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全面工作。担任小组长的同学需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能服众和凝聚人心。具有这样特长的学生在每个班级都是屈指可数的,指望每个小组都是这样的人才是不现实的。所以小组长选定之后除非特别不适合的,一般不更换。而安全员、评分员等角色是需要轮换的。每一节实训课的项目都有所不同,需要掌握的要领也是不同的,而要全面掌握这些要领就必须进行角色互换。

二、提高场地利用率

实训课的开展难度比文化课开展的难度要大得多。实训课能否顺利地开展,首先是场地设备等硬件要求。即保证一定数量的设备可供学生实训练习,还要给每个学生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目前较为成熟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是把理论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的最佳方案。遗憾的是不少职业学校限于资金场地的限制无法做到理实合一一体化教学。就实训教学来说,理论课上人人都有工位,实训课上人人都有大量的练习时间,是最好的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办法。俗話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技能自然就得到了提升。军队里有这样的说法,神枪手都是拿子弹喂出来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条件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达到人手一台设备。焊工还好一点,实训造价不是太高,理论上做到人人有工位还是可能的,但是数控呢?加工中心呢?所以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或者说用较小的场地、花较少的钱实现较好的实训效果。在此前提下,分组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如何科学地分组?笔者先从小组人数上加以说明。焊工实训根据工位的不同,每个工位3~5人为宜,也就是说分组教学的小组划分以每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为宜。如果班级过多,工位过少,可考虑拆分班级,分时段实训。假如班级有40人,而工位只有10个,那么每个小组就是4人。根据笔者的经验,实训教师要想对每组都能做到细致的巡回指导,而不是走马观花,观其大略,工位不宜过多,巡回工位以5个为宜,也就是说一次实训,一位教师同时带领的学生是25个。当然根据教师能力的大小和小组团队配合的程度,情况可以有所变化。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带领的人数多些,实训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初次带领的人数少一点为佳。

三、示范讲解更效率

实训操作一般的模式是先示范后尝试。教师首先把需要实训的技能,如焊点的清理、焊缝的检测等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接下来教师巡回流动进行指导。示范的过程往往不会太长,因为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训。如何让示范的效果好一点,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训中成功率高一点呢?分组示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室,分组教学对于提高示范效果是没有意义的。常规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有实物投影和多媒体,完全可以把现场操作录成视频在投影上播放甚至慢放回放,直到学生看清每一个细节和动作要领。但是对于教学条件还不是很完备的学校来说,分组示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果不分组,20多名学生围在一起,会使相当一部分同学看不清楚、盲目操作,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分组示范的时候周围只有四五名同学围观,可以保证人人都能看得清楚和仔细。当有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时,这几名优秀学生就可以当教师的小助手,进行小组示范,甚至进行小组指导。

教学需要言传身教,教师亲自示范是身教,但是很多需要注意的要点、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需要教师事先进行提醒。教师要把可能发生的危险事先告知学生,并严格监管,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技能得到提升。限于实训场地的种种不利因素,如有的实训场地房梁过高,空间过大,声音快速扩散;实训设备运转带来的噪音严重干扰教师的讲解。此种情况下教师一人对应20多人的大范围讲解方式,效果是较差的,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外界干扰,听不清楚。通过分组教学,教师面对的只有四五名学生,大家可以更为集中,外界的干扰会大大降低,讲解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在具体实训的过程中,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巡回指导个性化

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针对的是共性问题和以往经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接收能力都会导致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比如笔者在焊工实训中发现有学生竟然不会看电压表,这就是个别现象了。所以共性化的示范讲解和个性化的辅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现在提倡小班化教学,一方面是由于生源数量不断下降的客观因素;另一方便是因为小班化教学的确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对一辅导的效果当然是最好的,可以针对学生量身定制安排个性化的辅导。但在焊工教学中,一对一的指导是不现实的,除非是专门的竞赛辅导,所以分组教学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教师在巡回的过程中,发现个别问题可以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在个别指导的时候,聆听者其实不是单单的个别学生,而是同一组学生。对于个别指导的问题,同组学生不管会与不会,聆听之后都是大有好处的。会的同学聆听之后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原本不会的同学聆听之后茅塞顿开更是大有长进。如果不是化整为零,利用分组教学,根本不可能起到个性化辅导,小组都受益的效果。

五、教学管理更轻松

焊工实训的学生人数如果过多,会随着实训空间的增加,导致人数安排的松散,进而在实训纪律的管理上增加难度。因此单纯强调学生自我管理是一厢情愿的。较多的学生处于放纵状态显然是由于个体缺乏责任感导致的,采用分组教学时,每组有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管理,每名同学各自分配相应的角色,其责任感会大大增加。不少中职生有这样的特点,实训时懒得动手,但是让他检查别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他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有利于教学管理。

一般情况下,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和半学期的磨合,分组教学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每个小组都有灵魂人物,即小组长;都会产生操作技能优秀的,这是教师的好帮手;都会产生认真细致的,这是實训安全的守护神。在教师的督导下,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组内分工实施,教师也从最初的忙碌劳累到相对轻闲。而经过分组教学训练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既能很好地配合队友,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加工作时会很快地融入团队。

六、业务提升出成果

本小节是从教师层面讲的,很多实训老师仅仅满足于示范和指导,看似忙忙碌碌很勤奋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教学。从小组的分排、器材的准备、场地的安排、示范讲解和巡回指导以及最后的考核验收,一系列环节都要考虑周全并且形成程式化的样本,最好是有相应的表格记录。基础训练阶段,教师对工件加工提出标准,对焊接好的工件及时进行评判。在技能实训中,让学生多参加工件的检测、评比,有利于学生自我查找问题。在技能训练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初做的时候可能很辛苦,但是一个流程做下来之后,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积累第一手实训资料。部分教师辛苦指导实训好多年,但是没有什么资料成果可以展示,而通过上述的规范化教学形成相应的实训资料,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加以整理是很有可能转化为教学成果的。现在各个省市都有职教专家和职教名师的评选,其中要求有实践性成果。所以规范化教学的受益者最终还是教师自己。

中职教育的发展靠的不仅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现有的场地用好,提升实训效果。笔者虽然是以焊工实训为例,但分组理念对于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对于场地小、操作复杂的专业课实训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如钳工、车工等专业,分组教学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教学问题。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巧用分组教学,优化中职高三数学复习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