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尝试

2018-09-17 09:33梁露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困生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梁露华

摘 要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自我意识”机制的敏感时期,也是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语文学科的“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巧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解除其“等级观念”,帮助语文“学困生”重拾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困生” 学习自我效能感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本文笔者所指的语文“学困生”,是那些在智力水平正常,语文学习上领悟力较低,自信心不强,学习成绩不良,不能够达到语文教育教学规定的基本目标的学生。语文“学困生”的智力不存在问题,甚至在数学等其它学科中成绩优异,但在语文学习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长期学习效果低,导致对语文失去兴趣,自信心缺乏,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笔者想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

2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2.1设置明确任务,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性

指导语文“学困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减少失败的机会,是增强“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效途径。首先,语文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首先具体、明确。比如第八周的课堂复习任务就是复习已学课文《核舟记》的15个文言词解释和5个文言句子的现代汉语译文。限定复习时间为20分钟,然后进行过关。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可以避免“学困生”因目标不明确而无的放矢地乱看,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语文教师指导“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阶段性。学习目标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前者如“本学期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到班级前三十名”、“本学期语文学习成绩目标分数30分”等,后者如本节课、本周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等。指导“学困生”长期目标的制定可以分阶段去完成,先制定章节、单元学习目标,最后再结合短期目标制定长期目标。每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长期学习目标的实现的基础,还是逐步提高“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保证。

2.2采取分层教学,提升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对唤起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目标要分层。备课时,研究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及认知能力等,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材施教措施。“学困生”的基础较薄弱,对他们传授的内容要注重基础性,选择相对简单、单一,容易掌握的内容。

(2)施教过程要分层。笔者在语文课堂特别注重与“学困生”的互动。“学困生”大都期待老师能对他们“好一些”,针对初中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笔者在课堂上对语文“学困生”给予“特殊对待”,给他们尽量多的互动、展示机会。

(3)检测反馈要分层。笔者设计的课堂反馈练习一般都是选择题,而且都是课本基础知识的改造,能够及时考察“学困生”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在作业课后的批改中,笔者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一些恰如其分的评语。例如,有些学困生,有的习题没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笔者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些鼓励性和期待性的批语,并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这样能使他们及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3巧用小组合作,解除语文“学困生”的等级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据笔者了解,目前学校的“小组合作”大多的分组工作都由老师把关,分组原则是“2优+2中+2差”,安排好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等。这种分组方法有它的科学性,但也存在实际问题,那就是往往积极参与讨论与发言的都是小组中的“优生”或者“中生”,“学困生”很少会积极参与,甚至因为小组之间的存在竞争,怕拖后腿而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如同“挂羊头卖狗肉”,失去合作意义。因此这种以“老师分配”、“以优带差”的分组法即便合情,却不合理。为了更好地让语文“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的分组方法是按学生现有座位,前后左右四人就为一组,先从心理上解除学生的“等级观念”。并且不指定任何分工与职责,回答问题时小组四人同时起立回答相应的题目。笔者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希望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去,戒除老师在提问过程中给学生“贴标签”的陋习(难题问“学优生”,简单问“学困生”),去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等级差异”感。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能够真正让“学困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4.

[2] 彭聃龄.动机的认知理论.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3.

[3] 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9.

[4]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48-250.

[5] 郑晖,张灵聪,林金栏.民办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策略、自我效能和成绩的关系[J].南昌高专学报,2007,22(06).

[6] 邓庆民.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1).

[7] 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國校医,2011(25).

猜你喜欢
学困生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