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评价中的试题命制分析

2018-09-17 06:24李振都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中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看重初中学校所实施的德育教学,而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便将结合笔者的教学探索,从试卷形式的亲切性、命题内容的实际性、能力考查的落实性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试题命制与考试的主要趋势,及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考试评价;试题命制分析

由于考试对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人们提出应将思想政治课程纳入中考体系。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考制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为新中考制度的开放度更高,考查重心也将发生变化。这就代表着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一直所实施的“灌输”教育已经不再符合中考制度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以新中考制度为中心,通过分析近些年来的试题命制趋势来优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结构。

一、 试卷形式的亲切性

一直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试卷都是以单调的文字来呈现考题的,这种方式过于生硬,会给初中生带来紧张感与压迫感,甚至会让部分不善于纾解压力的学生感到厌烦。这种负面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考试成绩。在近些年来,人们提出要改变试卷的“旧形象”,通过亲切的文字、生动的图画与美观的图文分布来合理安排各个考题,力求给初中生带来亲切感与熟悉感,以此来减弱初中生的负面考试情绪。

实际上,初中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思想也不够成熟,所以喜欢一些有趣的文字与生动的图形,而中考思想政治课程的命题者便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增加考卷的趣味性,为给初中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考试环境做好准备。

现在各地越来越多的试卷都在逐渐改变命题提出的方式,比如借助于现在的时事热点或者是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来提出问题,而这种文字语言也将会给初中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便于让初中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来提出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提高初中生的应试能力。

二、 命题内容的实际性

思品课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灵活将学科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现行的思想政治中考制度也加大了“现实命题”的考查力度,希望初中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出具体解答,以此来判断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来组织思想政治教学,为锻炼初中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好充足准备。如在福建2017中考思品试卷(闭卷)16中:以下是发生在某机票代购点的一幕——张某(递上身份证):“我买一张去北京的机票。”工作人员(核对身份证信息):“对不起,您有失信记录,属于失信被执行人,不能购买。”……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A)A. 诚实守信B. 学会沟通C. 文明交往D. 善于应变。本题考查诚信做人。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与人合作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所以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不符。在本题中要审清题意、把握诚信做人的表现、要求,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这类试题命制的变化就要求思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笔者鼓励初中生分享自己使用这些网络交往软件的真实经历,并借助于“沉溺网络”“见网友”等多种新闻作为问题导入,鼓励学生自行探讨网络交往的基本准则。在交流中,大多数初中生都能够意识到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性,也总结了不可随意约见网友、不可轻信网友说辞等多种安全用网方式,而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三、 能力考查的落实性

现在的中考考试模式使得初中思想政治考试不再以学科知识为考查中心,而是开始看重初中生的学科能力。针对这个考试制度变化,教师也应以能力教学来促使初中生掌握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实际上,新课改已经意识到知识教学已经不再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中心任务,因为只有帮助初中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促使思想政治课程实现“提效减负”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实能力教学十分必要。如在福建2017中考思品试卷(闭卷)28中:如果你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该怎么办(写出两种做法)?此题考查如何应对网络电话诈骗,考查识记能力。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拒绝对方要求,及时报警。答案为:拒绝对方要求;报警。这类题要求学生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运用教材知识规范准确作答。这类试题命制的变化就要求思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就如在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中,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任务:请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分写这些内容的优缺点,指出哪些“家规”“家训”应被继承,哪些又该被摒弃。

为了锻炼初中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资料收集能力,笔者布置了资料收集任务,鼓励初中生自行收集与整理经典的“家规”“家训”,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每个学生都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说出每一条“家规”“家训”在约束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还要指出部分“家规”“家训”违背学生作为“人”的需求的落后之处。在讨论活动中,初中生可形成批判思维,而这也可以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便于学生在考试中提出多种答案。

总而言之,围绕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中的考试评价,试题命制的变化表现在亲和力、多样化、对学生归纳演绎能力的要求等等方面的变化,教师需要通过分析现在中考思想政治课程的考点分布与重点方向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更要针对试题命制的变化,有目的有重点高效地引导教育学生获得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孙丽华.试论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阶段的教学策略[J].中国培训,2016(04):257.

[2]尹華吉.中考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过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振都,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南侨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初中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