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统计分析

2018-09-18 12:07阎志伟
现代矿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放顶步距煤量

阎志伟

(同煤集团永定庄煤业有限公司)

某矿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较厚,适用于放顶煤开采,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开采放顶煤,减少遗留于采空区的顶煤,还能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1-3]。本研究对该矿6125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进行统计分析。

1 工作面概况

太原组9#、10#、11#煤层为某矿的主要开采煤层。9#煤层属厚煤层,10#、11#煤层采用分层开采方式。目前,该矿采用单一走向长臂后退式采煤法,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4]。回采工艺全部为综合机械化工艺,且在开采9#、10#、11#煤层时采用综放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方式[4]。6125工作面东至六采区大巷,西距井田西界32 m,南邻实体工作面,北至黑坡沟保安煤柱,工作面走向长1 442 m,倾向长190.7 m,煤层倾角平均5°,平均厚8.5 m。根据邻近矿井放顶煤工作面的回采情况,结合该工作面的特点,确定初次放煤距离为6~8 m,即支架全部走出切眼后开始放煤,放煤循环步距为1.6 m,即采煤机割煤2刀,后面的支架放1次顶煤。放煤方法为多轮顺序、分段等量放煤,将工作面分为2~3段,段内同时开启相邻2个放煤口,每次放出1/3~1/2的顶煤量,按顺序循环放煤,将该段的顶煤全部放完,而后进行下一段放煤,或各段同时进行[5-6]。

2 顶煤回收率统计分析

2.1 统计方案确定

工作面支架的升降范围为1.7~3.2 m,正常生产过程中采放比为1∶3,放煤步距为0.8 m。本研究采放比考虑1∶1、1∶2、1∶3;现场移架将考虑0.8,1.6,2.4 m放煤步距(表1)。在现场验证过程中,推进总刀数为22刀,距离为17.6 m,每组进行12刀割煤,支架高度分别为3.2,2.9,2.1 m,采用电子泵称量出每刀放出煤量及混进的矸石量。

表1 现场统计方案

2.2 采放比验证及分析

现场部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A组中3组试验指标见表3。

表2 现场统计结果

表3不同采放比对应的顶煤回收率及含矸率%

综合分析表2、表3及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混矸率与回收率是2个彼此矛盾的指标,要提高放顶煤的回收率,则应多放煤以增大放煤量,而此时的混矸量会增大;要实现低混矸率,见矸石便关门,如此会增大顶煤损失量。因此,最佳采放比应为1∶2。

2.3 放煤步距验证及分析

在B组方案中,工艺方式为主要考虑因素,采用1∶2采放比,考虑3种放煤步距,即0.8,1.6,2.4 m。设计总刀数为22刀,距离为17.6 m,支架高度为2.5 m,采用电子泵秤称量并记录每刀放出煤量和矸量,误差小于100 kg。3种工艺方式的平均指标见表4。

表4 3种放煤步距对应的顶煤回收率及含矸率

分析表3可知:放煤步距为0.8和1.6 m对应的顶点煤回收率差别较小,当放煤步距为2.4 m时,顶煤回收率降低较明显;顶煤混矸率随着放煤步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根据矿山对顶煤回收率的要求,一般不选择放煤步距为2.4 m的工艺方式[7-10];当采放比为1∶2时,放煤步距为1.6 m的放顶煤回收率明显高于放煤步距为0.8,2.4 m的放顶煤回收率,远大于该矿2015年之前的84.5%顶煤回收率。

3 结 语

对于放顶煤来讲,较佳放煤高度是存在的,本研究通过对某矿6125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回收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采放比为1∶2时,适宜的放煤高度为3~8 m,1.6 m放煤步距较适合于该矿煤层开采,相应的顶煤回收率可提高至90.72%。

猜你喜欢
放顶步距煤量
3月份河南省统调电厂进煤量同比下降1.67%
2月份河南省统调电厂进煤量增长33.53% 耗煤量增长31.06%
6月份重庆主力火电厂累计耗煤量同比下降20.64%
深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降温浅析
5月份河南省统调电厂总进煤量为824.6万t 同比下降10.76%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采放比及步距的不同对采出率的影响分析
特别的赛跑
煤矿放顶采煤工作面支护装备及单一长壁综采放顶煤工艺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